有命把煤礦弄到手,也得有命來花。
因為惦記這個煤礦的不止一個人,這些人都希望能夠上演“螳螂捕蟬麻雀在後”的戲碼,自己是麻雀別人當螳螂。
老劉總也正是因為看得很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危險,該幹嘛幹嘛,一點不耽誤自己要乾的事兒。
事實證明,多做好事還是有用的。
這幾年讓老劉總覺得成就感最大的不是以超低的價格買到了一個儲存量超大的煤礦,而是看著那些貧窮的農民吃飽飯,穿暖衣,高高興興送孩子上學。
早幾年,這裡的鄉下有些地方家裡有口井,四十幾歲的老光棍都能夠娶到黃花大閨女。現在透過搬遷,讓農民搬到了更加宜居的地方,地裡長的經濟作物能賣錢,家家戶戶有水井。
當初膽子大的,跟著老劉總從港城帶來的工作人員一樣,貸款種蘑菇的,現在甚至有人成了萬元戶。
最先種蘑菇的鎮上的父老鄉親,未必知道鎮長是誰,但是都知道劉老闆。
現在,老劉總有空的時候還會往那個鎮子上去,走到田間地頭,問問老百姓們的莊稼收成。
當然也有人聽到有人對老劉總歌功頌德的時候,撇嘴說:“你們是不是傻呀?姓劉的老闆不過是個資本家!往前十幾年,那都是要被打倒的。他對你們看起來很和氣,那是因為指望你們給他種地,地裡的莊稼長成之後,再賣到他的農產品集散中心去。他轉手再賣去全國各地,輕輕鬆鬆比你們賣出去的錢多幾倍。你們卻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
這時候就會有人反駁說:“啥資本家不資本家,我們這些農民不懂,我們就知道自從劉老闆來了之後,我們聽他的話,他讓我們種啥我們就種啥,之後就吃飽了飯,口袋裡也有了錢。”
出事之前的一週,老劉總抽空去了他鎮子上那套房子裡。
那套房子的院子裡有個葡萄架,夏天一到,往葡萄藤下面的躺椅上一躺,相當愜意。
休息夠了,再到鎮子上溜達,幾乎往前走幾步就有人來搭訕,他聽那些西北口音也費勁,別人聽他的夾生普通話也更費勁,但這些絲毫不影響他們溝通的熱情。
到了飯點,老劉總還變成居民們搶奪的物件——劉老闆到我們家來吃飯。
那天,劉老闆被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搶回家,另外一箇中年人不肯讓——“這個娃娃跟我搶什麼呀?你們家才剛剛吃飽飯,劉老闆去你們家吃飯都不能敞開吃。我們家有剛剛宰殺的灘羊,香著嘞。”
年輕人漲紅著臉:“我們家剛吃飽飯,就不能請劉老闆吃飯了嗎?你們都請過劉老闆多少次了,我請一次怎麼不行?”
老劉總知道這個年輕人的情況,家裡父母都有病,上面還有一個剛上小學的弟弟,還有一個年邁的奶奶。
之前他家也跟著種蘑菇,但是剛剛種出來,家裡的債主就找上門,直接把蘑菇房給搶走。
貸款雖然是無息的,但是也還是要還。
老劉總無意中得知他們家的情況,就讓保鏢去幫忙解決。
年輕人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把家裡的債還清了。
老劉總到了年輕人家裡,年輕人就跟老劉總說:“劉老闆,有人想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