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邊的人說,當年跟葉舟在一個知青點的,確實有一個幹部子弟。
其實他當年是不用下鄉的,他上面的哥哥已經下鄉,他是弟弟,可以不去,家裡也能給他安排工作。
他卻非要鬧著要下鄉。
當然後來也搞清楚了,他要下鄉其實是為了一個女孩兒。
只不過這份情誼到了鄉下沒幾天,就被苦悶的農村生活給磨沒了。
他開始後悔,想讓家裡把他弄回去。
他瞞著家裡報名,知青辦也受理之後,省裡的報紙還用他來當典型宣傳。
領導幹部的子女身先士卒下鄉,有些人卻謊報病情,拖著不肯下鄉。
兒子一個月前還被當成典型來宣傳,一個月後卻打電話回來想回城。
這怎麼可能?
幸虧這種日子沒有持續多久,他在鄉下堅持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恢復高考了。
對於他們這種家庭來說,孩子回城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高考。
可是剛恢復高考的那一年,從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來看,絕對稱得上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且早在恢復高考的訊息正式釋出之前,他的父母就已經買好了複習資料,提前一個月寄給他。
但是臨高考前,他還是打電話回來說,他沒有能力考上大學。
他完了,他這輩子都完了。
他不知道的是,他打電話的時候,旁邊來打電話的人裡有個女人,她是公社的婦女主任。
等他走出郵局的時候,那個婦女主任跟上去,跟他聊天套話。
得知他的家庭情況後,那個女人的眼神明顯地亮了起來。
女人告訴他,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她可以幫他,但是也需要他父母的配合。
最終,他還是把父母的電話給了這個女人,也曾經一起去郵局給他的父母打過電話,在電話裡商量對策。
距離高考半個月,他在知青點就做出一副頓悟的樣子,似乎是越學越順,越學越吸收得越好。
但是,別人跟他請教問題的時候,他一律不回答,表示不想浪費自己的時間。
就連那個他當初追隨而來的女孩兒問他數學題應該怎麼解,他也沒有幫忙。
最終,他真的考上了。
考上的是省裡的一所理工大學。
只不過上了半年後,他對理工科的專業興趣不大,就轉學到了一個文科學校,換了專業。
關於這些細節,調查完之後給周朗打電話的人當然不知道,他只能看到明顯上的東西。
當年,這個好大兒轉學到文科類的大學。
這個文科學校和那個理工大學比起來,知名度確實差不少,大概也是他順利轉過來的原因之一。
轉學後,他改名了。
從陳東,改成了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