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走廊傳來一陣動靜,上車的乘客也都歸置好了。
很快,外面就傳來一陣交流的聲音。
“廖鎮長,你不是要去京城嗎?怎麼會上這趟火車?”
“想來想去,去京城也是白去,還不如去另外一個地方撞撞大運。”
這年頭火車上的娛樂除了打牌、看書之外,大概就剩下聽別人聊天了。
隔著門聽了十幾分鍾,葉舟和周朗基本能夠透過外面幾個人聊天的內容拼湊出一個大概。
原來是為了建一條省二級公路的事情。
現如今很多人都已經明白一個道理——要想富,先修路。
每個鄉鎮的主官都希望公路能夠通到自己的鎮上,這樣能更好地帶領父老鄉親們致富,他們這些父母官也才能夠做出一些政績來。
所以,幾個鄉鎮之間相互競爭,八方過海,各顯神通。
廖鎮長本來是想去京城找當年在他們鎮裡插過隊的知青,想讓知青幫忙出出力,沒準公路的事情就定下來了。
廖鎮長本來也是興致勃勃地安排下去,正準備起身去京城,突然又覺得自己貿然前往不太合適,應該帶一個當年跟知青相熟的老鄉一起去。
結果到鄉下一打聽,差點沒氣笑了。
什麼玩意兒呀!
他要去找的這個知青,當年在鄉下過得並不算好,無論是大隊長還是村民們,其實都沒提供過實際性的幫助。
唯一給知青幫助的,是當年村小學的老校長。
老校長已經去世將近三年,並且在老校長去世前,知青一直都有給他寄錢寄東西。
為了繼續享受這份好處,全村人一起把老校長去世的事情瞞了下來,不明真相的知青,在老校長去世後,又寄了半年的東西。
東窗事發後,知青當然沒再往這裡寄東西。
知青必定是生氣了,當初替知青來打聽訊息的人,本來是要收購一批幹辣椒的,收購的數量有限,如果收購他們村的,可以讓他們村的人增加一筆額外收入。
結果那人轉身就去其他村收購,他們村的人只能乾瞪眼看著別的村的人突然發了一筆小財。
氣人啊。
廖鎮長說完,就怒不可遏地說:“你們說,氣人不氣人?要不是我臨時想起讓人去村裡打聽,我壓根就不知道這事。
而且,我們鎮辦公室裡,還有一個他們村裡出來的人,竟然也沒跟我說實話。
我要是直接去京城,不僅浪費了公家的車費,還碰一鼻子灰。這幫缺德帶冒煙的貨色!
現在報應來了吧!
倘若他們當初但凡對人家小知青好一點,結交善緣,何至於此?
再看人家老校長,就因為這個善緣,至少去世之前那幾年,日子是過得舒坦的。”
聽到這裡,葉舟終於意識到不對勁。
吃瓜,竟然吃到了自己身上?
外面的談話還在繼續,又有一個人說:“我聽說,那個村裡的知青,還有一個男的在京城,你可以去找那個男的啊?”
又有人好奇地問:“嚯,那個村運氣那麼好,考上大學的人裡,有兩個人在京城?而且是一男一女,這兩人,不會成了一對吧?一起下鄉的情誼,又差不多時間考上大學,最後又都在京城工作。”
葉舟蹙眉,什麼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