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前的某一天,翠姨無意中聽到葉舟和小劉總在說蓋商品房的事情。
之所以還沒行動起來,是因為沒錢。
這筆錢,得讓老劉總出。
讓老劉總掏錢,得有一個契機。
聽到翠姨的話,小劉總眼前一亮,“他買的那個煤礦,果然很抵啊。”
翠姨疑惑:“什麼很抵?”
葉舟幫忙翻譯說:“港城話就是很划算的意思。”
翠姨連連點頭說:“對,抵!非常抵!他說起這個煤礦的時候,笑得臉上的褶子都能夾死蚊子。根據我對他的瞭解,他雖然是個奸商,但是說話其實不會有誇張的成分。再結合他的表情,可想而知這個煤礦能讓他預期的賺多很多倍。”
小劉總眨眨眼睛,說:“怪不得今天下午的時候,路過他們公司門口,看到他們負責外聯的經理去鐵路部門。看來是要聯絡車皮,把煤運出來。”
劉氏集團已經在京城設立了分公司,公司就租在小劉總他們的大廈的四樓。
按理說,他們港城人很注重風水和樓層,四樓開公司,是很避諱的。
但是小劉總的租賃部就是非常明確地告訴他們:其他地方都租出去了,也不可能為了你們把租客趕走,愛租不租。
那就租吧。
劉氏集團的行政還想討價還價:既然是四樓,樓層不太好,那麼能不能便宜點?
得到的回覆依然是——愛租不租,房租一分都不少。
老劉總聽到彙報之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最終還是得做出決策——租!
老劉總本來以為想從港城那邊把人調到京城來,可能要指名道姓才能達成,沒想到的是,他春節的時候,在會議上提出這事兒,很快就有人響應,表示願意來京城。
一開始,老劉總還以為自己的魅力很大,他走到哪裡都有人追隨。
等到這些人跟著他一起從港城來京城,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這些人雖然在四樓辦公,卻熱衷於往樓上跑。
原來,人家想追隨的是他兒子。
大概在這些員工的眼裡,他這個老頭已經生不出其他的兒子,以後劉氏集團就是劉煊繼承。來京城,就意味著可以跟以後劉氏集團的掌舵人混個眼熟。
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公司也一樣。
老劉總有些心酸,但是又說不出什麼反對的話,只能默默承受,然後繼續去西北那邊開疆破土。
因為有這些熱情地跟他打招呼的員工,小劉總對自己老豆的動向多多少少有點了解。
去鐵路部門協商,就意味著有大宗貨物需要運。
原來是運煤呀!
葉舟雖然對煤炭交易不是很瞭解,但是在原來的世界裡,她知道梅老闆可是風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改革開放之後,一直到房地產行業的興起,這段時間裡,煤老闆這個名詞幾乎等同於資本。
煤老闆有錢之後,有一部分人熱衷於投資影視行業,那段時間,煤老闆的審美可比後來她寫劇本的時候的資本強多了。
至少煤老闆投資影視的時代,螢幕上看到的俊男靚女的質量,遠遠比她寫劇本的時候高得多。
結合這些資訊,不難得出,現在賣煤就是賺錢。
看來,老劉總是把她當初在衚衕口跟他說的話聽進去了。
賺錢了好呀,畢竟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小劉總眼睛也亮了起來,他確實盼望著早點把商品房蓋起來,倒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因為花老豆的錢很有成就感。
“那我明天去見見我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