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帝國的民眾們胃口都已經被養刁了,農業移民的話只願意去氣候良好,土地肥沃的地方,但是環境稍微差一點的地方都不願意去。
無奈之下,移民屯墾司這邊以及新設立的北樂軍管區行政衙門,只能是提高移民條件,比如說過去了就免費給幾百上千畝土地拉,補貼糧種,耕馬之類的拉,總之只要你人願意過去,一切都好說。
但是大機率是沒啥好效果的。
帝國黑龍江以北的東北省,自從設省到現在,都幾十年了,但是人口依舊只有百來萬,而且絕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這一部分割槽域以及部分沿海地區,至於廣闊的荒原內陸地區,依舊沒幾個人。
這麼多年,任憑東北省的移民官員們說破天,都沒幾個民眾願意去這種天寒地北的地方。
不是帝國民眾嬌貴,而是帝國民眾可以選擇的地方太多!
這沒移民願意過來,但是也不能荒廢這麼大片地方啊,其中不少地方還是可以進行耕種的。
而這,也是大唐帝國設立了一大堆國有農業公司的緣故,就是為了開發部分移民不願意去的地方。
針對東歐新佔領區的中北部地區,尤其是北部地區,帝國方面在考慮之後,除了繼續吸引移民後,就是把重點放在了國有資本大農場開發的模式了。
此外也可以適當的發展一些商業,開發當地的一些特殊資源,或者貿易。
比如波羅的海西部的北樂城,這地方其實就是後世的聖彼得堡,地理位置還是比較優越的,後續可以作為帝國在東歐北方區域的重點城市來經營。
隨著宣平四十七年秋天,大唐金國陸續向帝國方面移交了東歐地區後,也是意味著帝國對外戰略上的又一重大調整。
這種調整不僅僅是方向,甚至連具體措施都是有所改變。
早期,大概也就是宣平十九年以前的風帆時代,帝國的對外擴張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包括東北、蒙古、西北等區域,在海外的擴張主要是集中在南洋,更準確的說是呂宋群島、萬丹群島地區。
自從宣平十九年後,帝國開啟蒸汽船隻時代,直接導致帝國開始全面對外擴張,幾乎在全球範圍內全面開花,主要擴張區域是集中在中亞地區,北美洲地區、南洋地區,另外在非洲,南美洲,印度地區也是進行了一定規模上的擴張。
工業時代徹底開啟後,蒸汽輪船,火車的出現,讓帝國的對外擴張如魚得水,各地的土著們根本無法抵抗帝國的對外擴張,能夠阻擋帝國擴張的只有氣候環境,疾病等因素。
這種大規模擴張時期,一直持續了十五年以上,直到宣平三十五年左右才是稍微平緩了下來。
這十五年的時間裡,乃是帝國對外擴張的重要時間段,如今帝國大部分控制的地區,都是在這一時間段拿下來的。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地區的擴張依舊以軍事奪取為主。
而宣平三十五年以後,帝國就已經比較少單純的依靠軍事手段進行擴張了,開始採用購買,或者和平脅迫等非戰爭手段來繼續獲得海外領土。
然而帝國採用非戰爭方式進行擴張後,擴張所需要的軍費壓力變小了,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帝國實際擴張速度並沒有停下來,反而是有所加速。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