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也是導致了大唐帝國在本土各地修建的各種基礎設施眾多,尤其是防洪抗旱的各種水利工程,從京畿直接撥款的洪澤湖工程外,其實更多的還是地方上的各種中小型工程。
要不然,大唐帝國最近二十多年來為什麼就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天災人禍呢,哪怕是有地方一時乾旱,但是也不至於赤地千里,有地方偶爾雨水暴漲也不至於洪澇呢。
就是因為大唐帝國建設的眾多防洪抗旱水利設施。
按照目前大唐帝國的水利基礎設施的規模,除非是大範圍長時間的不降雨,或者是連續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洪水,要不然的話都是渣渣……
就算遇上了也沒啥……
哪怕是本土的糧食產量突然暴跌,大唐帝國也有足夠的底氣維持全民溫飽!
畢竟整個地球都可以說是大唐的糧倉呢。
比如大唐帝國耗費了大力氣,不惜弄出了遷國行動,這才徹底佔據下來的南洋地區。
偌大一個南洋地區如今頂多也只能算是得到了初步的開發,主要還是集中在安南、暹羅等地區的沿海地點,前後大約移民了區區幾百萬人口,但是憑藉著優越的氣候條件,其糧食產量已經不比人口破千萬的湖北差了。
估計不用幾年,南洋地區的糧食產量就會全面超越湖廣地區了。
而湖廣地區,目前可是大唐帝國的第一大糧倉。
還有印度和美洲等海外地區,尤其是北美洲地區,現在都展開機械化農業了,糧食產量後續將會得到暴漲。
當然了,大唐帝國在全球各地弄糧倉,可不是為了防備什麼本土的大規模旱災洪澇等等。
大唐增加糧食產量的目的是為了全民富裕,把糧食指數降低下來。
同手呢這也是為了全球經濟一體化。
至於防備本土大規模糧食減產,那只是附帶的而已。
畢竟大唐帝國本土的各種水利設施已經是非常完善了,而帝國還在繼續投入資金進行建設,尋常的天災不可能危害到大唐帝國本土的生存的。
然而大唐帝國依舊是在不斷的追求各種基礎設施建設,試圖不斷的提高糧食產量!
畢竟糧食這東西,再多也是不嫌多的。
只是以現在的糧食種植技術而言,單畝產量已經很難提升了,只能是單純的開發更多的耕地。
而耕地面積也是有限的,為此李軒更加註重的是糧食產量的提升。
而宣平四十一年,大唐立國數十年,撥下了無數研發資金後,終於是在糧食增產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皇家理工學院化學系的教授們,成功的利用煉焦工業的副產品氨製成了氮肥。
重點說明,不是發明氮肥,而是找到用煉焦工業的副產品製造氮肥。
因為化肥這東西,大唐帝國多年前就開始小規模使用了,但是之所以說是小規模使用,而不是大規模,就是因為化肥的成本還比較高。
比如說磷肥,大唐帝國皇家理工學院早就用硫酸直接處理磷礦石發現了,但是這種方式成本比較高,產量也不大,小規模使用還行,但是對於一個人口好幾個億,擁有無數耕地的大唐帝國而言,基本沒啥卵用。
還有鉀肥、合成尿素、乃至氨肥等等其實早就被髮明出來了。
皇家理工學院化學系的那些傢伙,甚至連複合化肥都已經是研究出來的!
但是然並卵!
發明出來,可以在實驗室製備,並不等於可以大規模量產。
就算是可以大規模量產,也不意味著成本足夠低能夠大規模使用。
最近這些年,大唐帝國的化肥行業就是出於這種尷尬狀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