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理工學院裡,最後能夠留校任教的更少,至於能夠獲得皇家理工學院教授頭銜的,大唐皇家理工學院開辦數十年,加起來也不足兩百之數!
是什麼造成了這些差別?
智商?勤奮?
不,每一個能夠最後考入皇家理工學院的清一色的都是天才,並且都是勤奮無比的天才。
高智商和努力是他們報考皇家理工學院的基礎,如果這一點基礎都沒有,他們根本不可能考入皇家理工學院。
甚至,他們連報考的勇氣都沒有!
既然都是高智商,而且都非常努力,那麼為什麼皇家理工學院裡的學生的未來差距會這麼大?
那是因為:熱愛!
真正導致他們出現差距的是他們對科學的熱愛!
皇家理工學院可不是一所傳統的學校,而一所科研學校,如果只是為了抱著普通學習或者乾脆是升官發財的態度考入皇家理工學院,那麼你是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最後四年估計連個畢業證都拿不到,只能獲得一個肄業證。
因為進入皇家理工學院後,就已經是正是踏入了科研的大門,哪怕是大一的學生很多都是跟著導師開始做研究了。
而科研這東西,如果缺乏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其實是很難在枯燥無比的計算、試驗中支撐下去的。更別說獲得什麼成果了。
當然了,還有一點點運氣!
所以說啊,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運氣才是成功之母!
仔細看皇家理工學院的特殊性,那麼就會知道,韋慶欣他們這少數幾個人,能夠和李軒談笑風生,絕對不是偶爾。
而是一種必然!
只是這種情況太子李暠其實挺難理解的。
李暠可是很少看見自家父皇能夠和人聊的這麼開心的,而且讓他有些鬱悶的是,自家父皇和韋慶欣他們聊的話題自己竟然聽不懂……
自己學生時代,在皇家學校裡也是學霸級別的啊,當年自己在皇家學校讀書的時候,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預科,成績可是一直都是穩居前列。
不過他後續就沒有上大學或者進入軍校了,因為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是開始接觸政務,但是他的功課學習還在繼續,只不過是在皇家教育所裡。
李軒輪番抽調了國子監大學、金陵大學、皇家理工大學以及陸海軍武學堂的教授、教官們為太子授課。
所以李暠自小在皇室內部,那也是屬於別人家的孩子,一些兄弟們羨慕嫉妒恨的物件。
僅僅是蠻夷語他就懂四門之多,有拉丁語、西班牙語、奧斯曼語和蒙古語。
其他的科學理論什麼的他大多也知道、
但是!
現在他卻是發現聽不太懂自己父皇和韋慶欣的談話!
宇宙大爆炸?黑洞?
什麼玩意啊!
和韋慶欣聊宇宙,聊黑洞的時候,其實李軒感覺很不錯,尤其是看到身邊的那些臣子們一臉懵逼的模樣他就更爽了。
身為皇帝,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被其他人挖空心思去研究,整個人生彷佛就是在唱一場大戲,其實很累的。
偶爾和自己的這幾個痴迷科學的學生說幾句話,討論討論純學術問題,其實李軒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而邊上的人聽著他李軒說話,但是卻是愣是不懂他說啥,這感覺就更好了,叫你們揣摩上意,這宇宙大爆炸之類的東西你有本事給朕揣摩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