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搞電報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大唐電報公司早就成立並運營了。
電報剛發明出來不久,大唐電報公司就已經是沿著鐵路線構架了完善的本土有線電報系統,並逐步降低成本。
到現在,電報已經成為了大唐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門遠行給家裡報平安都是用的電報了。
而一些上流社會的人,他們的人際交往更多,所以很多人每天早上起來後,除了看當天的報紙外,還會看電報和信件。
不過那個時候,大唐電報公司的電報網路,雖然號稱做到了每一個縣都有電報局的程度,但依舊只侷限於陸地上。
海底電纜的鋪設,比大唐電報公司想象中的還要更加的困難。
投資大,風險大不說,最關鍵的是技術不過關。
但是就算投資大,風險大,技術難度大也得搞啊,大唐電報公司資助皇家理工學院進行研究,一眼就出來點成果就跑去試驗。
大員島和大陸之間的海底電纜,可是先後鋪設了三次!
第一次鋪設到一半,電纜就斷了……
第二次鋪設成功,沒能用幾天,然後就莫名其妙不用能了。
直到第三次鋪設,才算是成功了。
隨後大唐電報公司又是嘗試鋪設了上海到江戶的海底電纜,獲得成功後。
又鋪設了南洋海底電纜網。
主要是連線呂宋省、萬丹省、馬六甲州、澳洲四個地區。
在獲得成功之後,大唐電報公司才是小心翼翼的搞太平洋海底電纜以及印度洋海底電纜。
這太平洋電纜第一次鋪設的時候也是倒黴的很,沒能成功,第二次鋪設才成功了。
今年太平洋海底電纜鋪設成功後,正式意味著金陵方面能夠和美洲方面獲得實時的通訊。
以後北美洲那邊一有風吹草動,金陵方面就能夠知道了。
而不用和以前那樣,哪怕動用快速通訊艦,都得等大半個月才能知道訊息,有是距離遠一些,甚至都要一個月才能知道訊息。
只是即便是這樣,其實李軒也不滿意,有線電報還是有著比較大的缺陷,尤其是這樣距離漫長無比的有線電報,隨便遇到點什麼,這電纜就得報廢。
要想獲得真正的全球通訊,還得依靠無線電通訊系統。
而研究多年的無線電,近期也是看到了曙光。
李軒已經是看到了皇家理工學院電磁專案組的報告。
他們已經是在實驗中成功的傳送並接受了電磁訊號,現在他們正在根據試驗打造原型機,用於真正的測試。
對此李軒非常的重視,甚至比對海軍最新型號的戰列艦下水都更加重視。
海軍的戰列艦除了用來顯擺,對目前的帝國而言可沒啥卵用,但是無線電這東西卻不一樣。
這個才是大唐建立全球帝國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