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告上宣稱,帝國本土雖然面積廣泛,但是資源卻是極為匱乏,不管是鐵礦石還是煤炭乃至石油以及其他的礦產,都算不上多麼的豐富。
但是在海外領地以及土著領地上,各種資源卻是極為的豐厚。
比如在北美洲,各種資源幾乎應有盡有,而在印度、非洲等地區,更是有著無數等待發現的礦產。
同時帝國的石油勘測隊,都已經是西亞紅海地區的沙漠裡發現了石油,甚至都是在奧斯曼帝國控制下的巴爾幹半島地區都是找到了石油的蹤跡。
然後又說什麼帝國的工商業發展迅速無比,各種資源的消耗是一個天文數字,而現在本土方面已經是越來越難於供應這麼多的資源了,所以後續大規模開發海外資源,這是必然的。
再過來則是商部的人也是發言,說什麼帝國本土的企業發展迅速無比,儘管本土市場龐大,但是海外市場也是越來越重要,尤其是當帝國移居海外的子民越來越多的時候,海外市場必然會從現在的本土市場的補充演變為和本土市場相當的龐大市場。
怎麼說呢,後續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會議裡,各種報告雖然說的事都不一樣,然而其實核心論調就一個,那就是帝國本土需要海外的眾多資源。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其實不少帝國重臣們都是心知肚明的。
因為在之前的御前值班會議上,九位目前大唐帝國的核心重臣和聖天子商討如何緩解本土和海外領地的矛盾,如何讓本土和海外領地聯絡的更加緊密,如何避免海外領地的潛在叛變可能性的時候。
除了很多老論調外,陳立夫作為目前主管帝國經濟發展事務的值班大臣,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設想!
那就是‘經濟一體化’!
當時陳立夫是這麼說的:“假如把帝國本土和諸多海外領地的經濟體系徹底繫結在一起,讓海外領地一旦脫離了本土為核心的經濟體系後,會面臨著經濟全面崩潰的局面,那麼他們還會反叛嗎?”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沒有好處,甚至有壞處的事,他們會幹嗎?就算少部分人願意,但是大部分人會願意嗎?”
如何應對海外領地的潛在叛變上,李軒從來不覺得軍事鎮壓,限制本土化能解決問題,因此這些手段只是單方面的限制而已,並沒能解決利益衝突
甚至後續提出來的分化措施,也只能算是解決一部分利益衝突而已。
但是陳立夫提出來的‘經濟一體化’,卻是讓李軒看到了一絲希望。
如果把大唐帝國的全球經濟體系,打造的更加緊密,讓海外領地在脫離這個經濟體系後,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那麼就能避免大部分人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至於少數的一部分頑固者,自然是採用軍事打擊等手段了。
而要怎麼樣才能夠更好的把海外領地和本土繫結在一起,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經濟一體化。
這就是這一次御前擴大會議的核心了。
當然了,這個戰略是不可能公開說出來的,要是公開說出來的話,估計很多藩王們以及其他部分少數人都要狗急跳牆了。
他們要的只是本土化,可不是海外領地和本土徹底繫結在一起,這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