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時候,不管是太子還是帝國的重臣們,在聖天子決定把諸多皇子分封到海外去當王爺的時候,一個個可都是高興得很,認為這是解決儲位之爭的一大善政,把諸多藩王一股腦全部扔到到海外那些不毛之地,不單單可以解決國本不穩的問題,而且還可以順便開發開發海外領地,弄出一大堆藩國來。
但是他們實在是沒有想到,這世界變化的太快!
這前後也沒多久,二十年時間還不到呢,這全球局勢就是變化到和當初完全不一樣了。
很多海外領地因為人口增加,距離遙遠等問題,同時分封出去的藩王們一個個也都是不安分的主,估計大部分被分封出去的藩王們都想著同一件事,那就是經營好地盤,然後暴兵反殺本土!
前幾年北美洲的三大藩王更是試圖玩曲線救國,搞什麼鐵路沿線區域性本土化,引起了帝國高層們的巨大忌憚,尤其是太子那段時間更是坐立不安,這真要被他們玩成了區域性本土化,分分鐘就能出現一個人口過千萬,而且農業條件極好,資源無比豐富,還有一大片工廠的地方。
真弄出來這麼一片海外本土,帝國本土就得每一天都得擔心著北美的叛變。
這也是為什麼帝國寧願耗費巨資,更多的精力搞南洋本土化,也不願意在美洲本土化上放開哪怕一個口子。
其他地方基本也都是類似的待遇。
然而越是禁制海外領地本土化,海外領地的民眾也就越不滿。
比如北美洲,其實已經是沒啥土著了,生活的一千多萬人都是帝國子民,要是按照早些年的條件,早就符合本土化的條件了。
但是依舊不行。
然後很多移民到北美的帝國子民就不樂意了。
為什麼啊?
我們不是大唐人啊?
北美不是帝國領土啊?
總之搞到現在,海外領地的本土化已經是成為了一個尷尬無比的問題。
這本土化不是,不本土化也不是!
最後帝國高層只能是慢慢拖下去,對於海外領地方面,除了本土化不答應外,其他的基本上是能答應的都答應,能扶持的都扶持了。
比如說按照道理來說,沒有本土化,連個螺絲釘都不能出口到海外領地的。
但是現在海外諸多領地裡,各種蒸汽船隻滿世界跑呢。
對此帝國也是不管,甚至是專門放開了口子默許了這種狀況的出現。
同時為了進一步緩解本土和海外領地在本土化上的諸多矛盾。
尤其是李軒透過翰統,注意到了美洲方面的不少民眾都是相當不滿帝國的本土化政策後,就是打算做出改變了。
而這種改變,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緩解本土和海外領地方面的矛盾。
針對海外領地的諸多訴求,尤其是當地帝國子民息息相關的部分述求更是準備逐一討論。
針對不同移民的不同訴求採取不同的政策。
其中重點就是要穩住帝國的基本盤:廣大的農民,甭管是本土農民還是海外農民,他們其實才是大唐帝國的基本盤!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