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三大武器公司就聯合成立了一家專門的二道販子的貿易公司,稱之為‘海外武器貿易公司’,甚至推動了帝國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授予該公司僅有的一張武器出口許可證。
海外武器貿易公司在海外獲得訂單後,該公司將會對該訂單進行招標,由三大武器公司內部的諸多下屬子公司進行競標,最後由獲得中標的企業負責生產,確保三大武器公司內部的公平競爭。
這個過程裡,海外貿易公司也會獲得大量的差價利潤,但是這些利潤自然又歸屬到公司的三大股東手裡,這三大股東又是三大武器公司,所以最終錢還是他們自己賺了。
如果不是這麼搞的,三大武器公司就會進行惡性競爭,這種情況之前就出現過,造成了相當不好的影響,最後經過帝國高層的調解以及三大武器公司的談判,最後達成協議,成立海外武器貿易公司,並授予該公司唯一的武器出口許可證。
不過三大武器公司為了擴張市場,同時也是為了平息眾怒,更好的建立全球銷售渠道,他們招募了諸多地區代理,把以前亂七八糟的軍火商們都給收編了。
和土著聯絡的依舊是那些亂七八糟的軍火商。
這個模式,基本上就是三大武器公司只負責生產,海外武器貿易公司作為總代理建設渠道,各軍火商作為地區代理負責當地的武器銷售。
至於地區軍火代理商以批發價格從海外武器貿易公司採購到武器,最終能賣出去多少錢,那就是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哪怕幾塊錢的東西你賣出去幾百塊,三大武器公司也不會眼紅,也不會臨時漲價的。
不過如果某個地區的代理商業務量不行,那麼海外武器貿易公司肯定是要換代理商的。
這也就使得這些二道販子軍火商們在海外總喜歡搞事,以賣出更多,更貴的軍械。
宣平三十八年上半年裡,大唐的諸多出口貨物裡,軍事類物資就佔據了百分之二十的出口份額。
而大唐的各類軍事物資大量被輸入到某個地區的時候,很容易影響當地的各種平衡,而一旦平衡失去,戰爭就很容易爆發了。
更不要說部分古今中外,軍火商們都是最沒人性的商人群體,為了把自己的武器賣出去更多,賣出更高價,這些該死的軍火商會幹出諸多亂七八糟的事情。
大多時候,大唐官方的力量一不留神,就會發現那些該死的軍火商又打破了某個地區的平衡,然後導致戰爭的爆發。
就和當年在扶桑,在南洋半島一樣。
嗯,現在大唐的那些軍火商們在印度、在非洲也是這麼幹的。
好吧,其實大唐帝國在全球的每一個地方,幾乎都這麼幹過或者正在這麼幹!
因為雖然帝國針對武器出口,三大武器公司的武器貿易政策改變了好幾次,但實際上和土著們進行接觸,並向土著們推銷武器的依舊是那一群軍火商。
這些軍火商某種程度上,也是為帝國的外交政策而服務,如果官方的默許,他們怎麼可能搞出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而且一旦搞出事他們自己無法擺平的時候,軍方還得給他們擦屁股呢。
軍火貿易乃至整個帝國的對外貿易,其實都是為了帝國的全球戰略而服務的,尤其是在歐洲那邊,更是如此。
帝國就指望著歐洲人和韃靼人打生打死呢。
這樣以後帝國親自下場玩第三次西征的時候,才會更加的簡單。
但是儘管帝國這麼玩,卻不代表著帝國非要這麼幹,實際上帝國也完全可以直接發動第三次西征,幹掉韃靼人,把戰線一路推進到東歐平原上。
只是大唐高層覺得這麼幹太浪費錢,尤其是現在各種新式武器,尤其是那些彈藥的價格還比較昂貴,打起仗來花銷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