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帝國的諸多海外領地想要獨立之類,這種事其實是歷史發展,工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偉大如聖天子李軒,也是沒有辦法阻攔。
或者說,他不想阻攔。
如果他要阻攔的話,其實都不用搞什麼禁制本土化,直接禁制移民前往北美洲不就行了。
但是李軒禁制了嗎?
沒有!
反而他還繼續鼓勵支援移民前往北美洲。
北美洲不管工業化與否,不管未來造反與否,但它都將會是華夏民族未來的主要生存土地之一。
東大陸,西美洲,手握兩大繁衍之地,華夏民族哪怕是數百年後依舊能夠傲立於世界之巔。
這才是最近這幾年李軒所追求的東西。
至於這個民族最後形成多少國家,這些國家裡誰強誰弱,這並不重要。
要分析當代大唐帝國的全球戰略,是不能純粹的用帝國利益,用帝國現今統治階層的利益,又或者使用皇室利益去看待問題。
得從華夏整個民族的利益去看待問題。
如果你從整個華夏民族的高度去看待大唐帝國的諸多政策,那麼就會發現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了。
比如說本土化這個政策,大唐帝國堅持要在部分海外領地搞本土化,而不是和西班牙人那樣在眾多海外殖民地裡只是建立殖民統治,然後奴役當地的土著進行生產,以獲得大量的利益。
如果說大唐也和西班牙人那樣,把諸多的海外領地單純的當成殖民地來經營的話,那麼難度將會下降無數倍,耗費的軍費也會非常少,遇到的抵抗也會非常少,獲得的收益也會更大。
而不是要和現在這樣,費時費力,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都不討好的本土化方式去經營海外領地。
大唐為什麼要搞本土化?
目的很簡單,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讓這些地方以後永遠成為華夏民族生存的土地!
哪怕是數百年以後,這些地方哪怕是脫離了帝國獨立,這些地方生存的人依舊是華夏人。
這一點,才是聖天子所看重的。
這也是造成了如今大唐帝國為什麼會執行一些看似矛盾,甚至沒有什麼明顯好處的政策的原因。
說白了那就是,李軒腦子裡想的東西和當代大唐人想的不太一樣。
只是,聖天子李軒看重這些,不代表著帝國的其他權貴們也看重這些。
不過李軒不怎麼在乎就是了。
只要在他死之前帝國保持穩定,按照著他選定的方向前進,那麼其他的事他基本不管了,以後的事就更不管了。
翰統鷹犬在全帝國內的工作,就是確保穩定。
陳廣慶很清楚這一點,而這也是他親自準備處理這一次鐵路沿線本土化案件的原因。
聖天子需要美洲保持穩定,翰統就需要確保美洲的穩定。
翰統鷹犬的威名還是很大的,美洲事務協辦,也就是雲協辦直接就是屈服在了翰統的威名之下,老老實實的交代著他所知道的一切。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不說,或者說錯了,恐怕頂頭上司的命運就是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