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唐的經濟體系和後世的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都不太一樣。
大唐的經濟體系,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內需導向經濟體系。
別看大唐的商船滿世界跑,但實際上大唐就沒怎麼和其他國家做生意,大唐的船隻更多的還是往返於本土以及海外領地之間。
說白了,如今大唐人的所謂的全球貿易,依舊是屬於左手換右手的內部貿易,這和後世諸多國家一起參與的國際貿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這種情況下,大唐的經濟發展更多的還是以滿足自身內部需求為主,本土市場才是帝國商家們最為重視的市場,至於海外出口,那都是順帶的,不足為慮。
這也是同樣體現到了稅收上來。
比如說大唐的關稅,其實就沒多少,雖然其總額看似不少,但是放到大唐的龐大稅收總額裡,卻是有些不起眼。
要增加稅收,要引導控制經濟發展,更要平衡貧富差距,稅部的人把目光打到個人所得稅上來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了。
而大唐實際上早就開始徵收個人所得稅了,早在兩廣時期的時候,大唐就已經開始徵收個人所得稅,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個徵收範圍都只侷限官員身上,後來又是擴大到了國企部和皇室資產科直接控股的企業裡,並且又延伸到了其他民營企業裡的高收入群體裡。
但是呢,起徵點是非常高的。
根據現行,也就是宣平三十二年制定的最新個人稅收條例,只有年薪超過五百唐元的人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且稅率並不高。
不過執行的也並不完善,因為稅部很難掌握這些人的具體收入,大多時候都是根據企業自行申報來徵收,而那些企業的管理層們為了避稅,往往會把固定薪資降低到五百唐元以下,然後以其他方式發放薪資,比如說給股票,甚至給實物等。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唐的個人所得稅,都是流於表面,徵收的主體主要是中高階官員以及國企部、皇室資產科的高階管理層為主。
至於民間的個人所得稅,基本上是收不上來的。
但是現在,稅部卻是決定改變這種局面了。
而想要改變這種局面,稅部還有諸多工作需要準備做,比如說進一步掌握企業的資金流動,進一步掌握員工的具體收入情況。
要怎麼掌控?
推動勞動合同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切入點。
勞動合同在其他人看來,尤其是在陳立夫看來,是可以用來保障員工的利益的。
然而在稅部看來,這是可以為後續徵收個人所得稅鋪墊基礎的。
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唐正式全面推行勞動合同法,規定僱主必須和員工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