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掌控權力金錢等各種資源的永遠都是那一小群精英,由此國家是他們建立,法律是他們制定的,稅收制度也是他們弄出來的。
而事實上當這一小群精英們自己不願意的話,沒人能夠徵收他們的稅收,甚至收不收稅都是他們說了算。
只是這種一毛錢都不願意出的鐵公雞,基本上最後都會自己把自己給玩死了。
活下來的都是懂得適當放棄一部分利益,丟擲去幾根骨頭緩解矛盾的聰明人。
這是為了維持統治的穩定!
調節社會財富以維持統治是稅收的一大作用,
另外稅收還有一大作用就是調節社會經濟,各種噼裡啪啦等等,什麼關稅調節啦,部分行業免稅拉,部分行業加稅拉,這些具體內容不重要。
重要的是,調節社會經濟的目的,依舊是為了統治的穩定。
因為甭管磚家們把稅收的概念吹的如何天花亂墜,怎麼變化、延伸各種亂七八糟的概念。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稅收它就一個作用:維持統治!
那些噼裡啪啦的諸多形式,只是它的不同體現而已。
稅務工作幹好了,統治穩定,國富民強。
稅務工作幹得不好了,自然是比較悲催的,明王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對於稅收,大唐王朝一向來都是極為重視的,以前的時候,稅收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維持行政運轉以及軍費開支為主,其次則是進行各種的基礎建設為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是最近幾年,稅收的主要作用就是慢慢的改變為調節社會財富以及調節經濟運轉了。
比如針對部分行業免稅、加稅等等,這些都是調節經濟的具體手段。
而調節財富方面,這體現的就比較多了。
比如說目前大唐的稅收主體乃是工商稅收,交稅的主體是企業等經營機構為主。
而針對個人的稅收,主要的就是農業稅,但是農業稅這玩意嘛!
大唐三天兩頭就免除某個地方的農業稅。
宣平三十八年春二月,面對北方多個州府陸續出現旱災,這春天還沒過去了,聖天子就早已經是下了聖旨,免除受災地區的所有農業稅賦,涉及不同省份的諸多州府,免稅總額達到三百多萬唐元。
而這種事,每年都能看見好多次,而且普遍規模都不小。
宣平三十七年,帝國一共以聖天子下旨免稅的方式免除了各地大約一千多萬唐元的農業稅!
但是帝國需要的財政收入依舊是這麼多,那麼這缺的一千多萬怎麼補充,自然是從工商業裡補充。
這算是大唐透過稅收調節財富分配的具體應用例子。
而類似的應用大唐還有很多很多。
而現在呢,稅部則是把目光瞄到了個人所得稅上來,試圖進一步平衡社會財富,緩解貧富差距,以緩解內部各階層的矛盾,穩固大唐的統治。
在這個過程裡,少數的精英群體依舊是最收益的一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帝國的底層子民,同樣會成為收益的一方。
唯一苦逼的,那就是那些自以為體面,但實際上活的很苦逼的中產階層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