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拼命抵抗的還是法蘭西、瑞士地區的歐洲領主,因為韃靼人殺入了的是他們的地盤,有著切膚之痛所以對抗的也是最積極的。
只是抵抗的勇氣在持續的戰爭中慢慢的流逝,加上韃靼人也是逐步改變了政策,沒有和早些年一樣直接採取大殺特殺,抓到貴族就一刀砍了,而是採取了懷柔政策,對一些投靠過來的領主會採取優待政策,比如說封爵什麼的。
這就動搖了不少抵抗聯軍裡的貴族們。
這種時候,如果大唐吞併丹麥的話,估計不少人能夠直接轉身投向韃靼人,從而對歐洲局勢造成不好的影響。
想來想去,喬浩忠海軍中將還是放棄了直接吞併的方式。
甭管是武力奪取還是借刀殺人,都是不太可取的。
那麼還能怎麼辦呢?
思索了好幾天後,喬浩忠最後把目光投向了非洲。
是不是能夠效仿南洋諸國,直接幫丹麥王國搬遷到非洲去呢?
只是,即便是丹麥王國答應了,帝國的海上運力一時半會的也疼騰不出手來啊。
據他所知,南洋諸國已經是有好幾個國家都開始搬遷了,擠佔了大唐帝國大量的海上運力。
南洋諸國前期的部隊大多已經登陸非洲,接下來就是大量的民眾乘坐前往非洲了。
按照南洋事務衙門的報告,他們預計會在三年內完成南洋諸國的初步搬遷,五年內徹底完成。
南洋諸多的搬遷,是由北往南,靠近大唐的地方最先搬遷,比如說安南北朝、暹羅這兩個地方就是第一批,兩國總數十多萬的民眾已經是乘坐船隻前往了。
前期的這一批搬遷,大唐國內的十多家航運公司都是參與了其中。
為了滿足南洋各國的龐大移民運輸需求,大唐國內的造船業還特地推出好幾種廉價客輪。
滿載排水量大多一千噸到兩千噸之間,不過雖然噸位可能不太一樣,但是都有著幾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普遍採用老式舊款而便宜的蒸汽機,因此導致航速比較慢,同時為了加大乘客的數量,船隻的重心往往比較高,抵抗風暴的能力比較差。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期內的客艙非常的密集,這種廉價客輪,其載客數量是通噸位普通客輪的三倍,通噸位豪華客輪的五倍以上。
三倍、五倍這對大唐諸多普通的遠洋客輪而言,載客大的多!
只不過這種廉價船隻剛出來,大唐帝國交通部就是明令禁止上述若干船型不得作為搭載帝國子民的客輪使用,違者重罰,一方面是這玩意重心比較高,抵抗風暴的能力比較差。
同時載客數量過多,有限的救生艇根本無法滿足這麼多乘客的需求,一旦發生船難難以逃生。
同時因為搭載的人數過多,會導致船上的衛生狀況堪憂。
不過就算是官府不命令禁制,國內的航運公司也不會用這種廉價船隻運輸國內旅客的。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