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三十六年十二月舉國關注的兩大福利政策全面施行的前夕,因為影響不大,所以也沒怎麼關注的左成生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事最後竟然還是影響到了自己。
說影響也不算,畢竟和他真沒啥關係,主要是身邊的人被影響到了。
二十六日,他見到了自家舅舅楊善飛。
看到楊善飛,左成飛並沒有感到意外,因為之前的電報聯絡裡,他已經是知道了舅舅楊善飛會來上海。
楊善飛如此道:“這羊毛生意實在是沒法做了,以前利潤就低,現在再加上最低工資的話,我那廠子別說賺錢了,哪怕是幾個月都維持不了,所以我一狠心,就把廠子賣掉了!”
“這段時間我也是想著,我們老家到底還是格局小了,所以湊了一筆錢準備到上海這邊來!”
聽到這話左成生也是深感唏噓!
也不知道怎麼了,這明明挺熱火的紡織生意,但是對於他們左家以及幾家親戚來說都不怎麼友好,他們左家就是因為做紡織生意,最後破產了……
而他舅舅的羊毛紡織廠也是不咋地,開辦七八年也就早兩年賺了點,然後一直都是勉強維持,別說賺錢了,有的年份還會賠錢。
那家足足有三百多僱工的紡織廠,把擁有百年底蘊計程車紳家族楊家折騰了半身不遂!
早些年左家破產的時候,他舅舅家也是幫了忙的,楊善飛拿出了足足三千多元給了妹妹,也就是左成生他母親用於還債。
要不然的話,左家的老宅都得被債主給收走。
三千多唐元,對那個時候的楊家而言,也是一筆大數字了,差不多把所有流動資金都是給調出來了,而且當初的楊善飛可沒說是借,而是給!
不用還的那種!
左成生一直記得這份恩情,後來跑到西海做貿易生意賺了錢,他直接給楊家了一紙銀行本票,足足一萬唐元。
可惜的是,這一萬唐元依舊沒能挽救楊善飛的紡織廠!
繼續苦苦支撐了兩年後,隨著福利政策的施行,他就是知道自己的這家紡織工廠也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一咬牙,就是把這家紡織工廠給轉手了。
“說起來也氣,我把工廠賣了後,聽說那工廠當月就盈利了……”楊善飛說到這裡的時候,那臉色難看的很。
左成生也是嘆了口氣:“我們兩家,就不適合做這紡織生意!”
其實他想說的是,我爹和舅舅你都不適合做生意!
兩個讀了一輩子書的讀書人,不懂技術不懂管理,當年都是一看紡織業紅火賺錢,然後一頭扎進來的。
此外他們兩家上下數十族人,就沒一個懂得紡織業的,靠的是請來的經理和工程師進行管理,而且又沒有什麼現代的企業章程,還是按照老一代作坊商鋪的方式來管,這能賺錢才見鬼了。
但是對方是長輩,他自然是不能這麼說,只能是道:“那麼後續舅舅您的想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