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部分複雜,地域又比較廣大的海外領地裡,讓其中一部分地區先本土化。
當然了,這種區域性本土化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首先這個地方必須和其他地方分開來,確保不會有土著從其他地方進入。
又比如說透過強力的手段直接在陸地上隔絕和土著控制區的聯絡。
這就是巴庫所採取的方式了,為了推動巴庫本土化,當地的土著被遷移走了後,皇家石油公司大手筆直接贊助了巴庫縣衙門,在邊境線上修建了一條數十公里長的隔離帶。
這個隔離帶其實就是一道城牆,只是這種城牆很薄也不高,軍事價值很低,也就阻攔普通人的通行而已。
而陸軍也是非常的配合,直接在巴庫駐紮了一整個團的兵力,直接把隔離帶封鎖的嚴嚴實實,不允許任何土著進入。
而不管是那種方式,如果想要短時間內就完成區域性本土化,花費都是高昂無比的。
如果依靠當地的官府,根本不可能完成。
官府能夠推動的,也只是呂宋島和棉老島這種有足夠時間推動的區域性本土化而已,要想和在巴庫、西丹島這種地方短時間內完成本土化,他們是無能為力的。
如果沒有石油公司的大手筆支援,不管是巴庫還是西丹島都是很難完成區域性本土化的。
萬丹省上摺子申請對西丹島區域性本土化的時候,聖天子也是沒有給予阻攔,很快就是批准了。
上頭的政策已經是要下來了,接下來帝國石油公司也是發了狠心,直接贊助了南洋勞務公司足足二十萬,讓他們動用更多的土著招募隊,儘快的把西丹島的土著招募起來,然後送到其他地方去。
於是乎南洋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就更忙了,雖然目前他們一共有八千多勞工招募隊員在西丹島各地進行招募工作,但依舊深感招募隊員不足,而且傷亡也是比較大,他們已經是陸續從印度等地補充了五千多人的隊員。
最後他們得到了兄弟公司印度勞務公司的幫忙的,印度勞務公司從印度地區調來了兩千多名廓爾喀招募隊員。
據說陸軍對這些廊爾喀人比較欣賞,說他們悍不畏死,而且頭腦簡單容易指揮,並且忠誠度也很不錯。
至於為什麼陸軍會得出這個結論,那就只能問陸軍自己了。
就算問了陸軍,陸軍那些人也不會說自己進軍尼泊爾的時候,和廊爾喀人交過手,吃了那麼一點點的小虧,所以才會高看了他們一眼。
南洋勞務公司不管這些,等這批人到了後,立即就是投入到了西丹島的招募工作當中去了。
而用過了之後,發現這些廊爾喀人還真的挺好用的,傻乎乎的只會往前衝,悍不畏死,並且非常忠誠。
某場戰鬥中,一隊的廊爾喀人受命保護兩名帝國石油公司的大唐員工前往勘測地,路上遭遇土著伏擊,等他們從土著的重重包圍中殺出來的時候,這隊本有一百多人的廊爾喀人招募隊,已經是隻剩下十三個人了。
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南洋勞務公司總部都是被驚動了。
帝國石油公司的高層聽聞此事後,也是對南洋勞務公司下屬招募隊的敬業精神表示了敬佩。
能夠為了保護大唐人而浴血奮戰,不管戰鬥力強不強,其他方面如何,但是隻憑這一點,就足以讓廊爾喀人在大唐人的心目中地位迅速提高。
南洋勞務公司已經是決定加大對廊爾喀人的招募,不僅僅是他們,就算是其他的幾家勞務公司也是打算招募一批廊爾喀人試一試。
畢竟招募隊不僅僅南洋勞務公司需求,其他勞務公司也是需要的。
大唐的幾個勞務公司業務都差不多,都是透過招募土著青壯勞工,然後承接官府的基礎建設工程。
只不過這些工程大多都是海外領地的工程,而海外領地的一般也都是窮光蛋,給的價錢都特別低,他們也不太可能透過這些工程賺太多錢,頂多就是維持正常運轉而已。
因此他們也就無法花費太多的資金僱傭大唐人去招募、管理諸多勞工了。
因為員工數量不足,同時也是為了節省成本,幾乎所有的勞務公司都是大量使用土著作為招募隊員。
比如南洋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員,之前主要就是以印度人為主。
印度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員們,主要是安南人為主。
而非洲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員,主要是西亞人為主。
美洲勞務公司的招募隊員們,主要是北非以及歐洲人為主。
基本上是保持著異地招募的模式,對於這些招募隊員們,大唐還給他們特地開闢了一個綠色通道。
那就是如果服役期限內表現優異,那麼十五年服役期結束之後,能夠獲得大唐暫住證。
而這一點,也是這麼多人踴躍報名參加招募隊的緣故,而且甘願只拿非常微薄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