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洲的發展和成功,幾乎是難以複製的。
首先,此地的地形以及氣候對大唐人而言相當的友好,這地方可是地中海氣候,適合生存居住的地方,而且還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形。
在這種氣候的平原地帶作戰,大唐陸軍表示沒有任何壓力,可以直接平推。
同時北部的大山又稱為了天然的城牆,只要把這兩片小平原的地方肅清之後,定期在北方邊境進行巡邏,在部分地區設立軍事堡壘等,就可以保障南非平原的安全,不用擔心北方的土著流竄進來。
因為這些,當年軍方才會以雷霆之勢,迅速肅清了整個南非平原地區的土著,等帝國設立非洲事務衙門,同時也設立南非洲的時候,這片平原實際上已經是沒有什麼土著存在了。
但是除了南非外,帝國在非洲的其他海外領地就非常寒酸了,比如說大名鼎鼎的西印州,雖然名字大,但實際上規模依舊很小,只控制了周邊少量沿海平原地區,移民也就萬把人而已,還不如南非洲的十分之一呢。
而其他據點,一般也就幾千人左右,少的甚至乾脆只有幾百人。
這些地方大多都是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要麼是地形太複雜,要麼氣候太極端,要麼是附近土著太多等等。
總之就兩個字:麻煩!
這也是導致了帝國單方面重視南非,而忽視了其他地方移民據點的緣故。
同樣而已是導致非洲整體人口過少。
如今大唐帝國在非洲的各個控制區加起來,包括北非的休達,也就只有三十五萬人左右,這還是算上了駐軍的人數。
非洲地區的人口多少,也是讓譚又凌深感本土化的困難。
畢竟人都沒幾個,談什麼本土化啊。
相對比之下,南洋地區就算環境惡劣一些,但是好歹距離本土近,這移民多啊。
美洲的話雖然距離遠,但是他們的自然環境相當不錯,一向來都非常受移民的歡迎。
哪怕是印度,雖然現在有大小几乎上百個亂七八糟的邦國、軍閥什麼的,但是當地的自然環境還算是不錯,帝國的移民過去了不會面臨太過惡劣的自然挑戰。
此外,印度邦國之間的交戰,也是給移民們帶來了大量的發財機會,隨便乾點啥都能賺錢,尤其是對於那些喜歡冒險的人來說,現在的印度簡直就是遊樂園,隨便折騰折騰,都有可能搞回一大堆的黃金什麼的。
因此很多人還是會跑到印度去的,而去的人多了,總會留下很多人。
唯獨非洲,這破地方自然環境惡劣,土著黑不溜秋的醜陋不說,而且一個個都是沒開化的野人,而且距離帝國本土還遠得很,願意來的人並不多。
諸多條件加起來,導致了現在非洲本土化工作的困難。
不過受到南洋那邊本土化進度加快的影響,非洲事務督辦譚又凌也是坐不住了,想了不少辦法加速本土化。
一方面是加大從國內吸引移民的力度,而另外一邊,則是開始擴充套件部分移民點的土地,以擴大容納量,此外更加重要的還是搞好預防疾病工作。
海外領地進行本土化工作的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吸的國內的移民,有了移民才能談得上本土化,沒有移民不管做什麼都白搭。
除了做好身的工作外,他還找到了非洲勞務公司那邊,他對非洲勞務公司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效率相當不滿,這都多久了,也才搞了幾十萬勞工而已。
只是非洲勞務公司乃是屬於企業,而且管理的機構也是屬於移民屯墾司下屬的土著勞工處,他這個非洲事務督辦還真沒有多少許可權可以直接管理。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不能對他們施加影響力,讓他們手腳麻利一點,別慢吞吞的,人家南洋勞務公司麾下的土著勞工都已經突破百萬之巨了,這不僅僅能夠有效的加速本土化程序,而且對於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畢竟這些土著勞工的使用成本是非常低的,不用工資,隨便給口吃的就行了,而且人家土著也不會要求什麼休假啊,撫卹金之類的。
如今南洋勞務公司已經是接到了來自南洋各級官府衙門的大量基礎設施建設訂單。
但是非洲勞務公司的工作效率就低得多了,一共才搞了幾十萬勞工,這遠遠不夠。
這給了非洲勞務公司施加壓力的同時,譚又凌也是咬咬牙,從非洲地區的地方財政裡擠出來了大筆錢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新移民點的開發等等諸多工程。
於此同時,他還是找到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以及英格蘭人等,說是非洲這邊的土著那麼多,你們缺不缺勞動力啊,缺勞動力就用非洲這邊的土著啊。
比如說最近我們準備開發南非地區北邊的部分地區,尤其是西印州附近,那裡的土著那麼多,你們要不要啊,要就去請人啊,然後帶到美洲等地方去為你們的種植園工作啊。
等這些歐洲的勞工公司把土著清理乾淨後,那麼這些地方也就可以迎接大唐的新移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