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鐵路總公司修建西北鐵路以及中亞鐵路,如果沒有中央財政補貼以及軍方的運費補貼,他們早就撐不下來了。
也就是大唐鐵路總公司是屬於國企部控股的企業,知道西北鐵路和中亞鐵路屬於政治任務,虧錢也得修,如果是換成了民間資本,鬼才給你修這種國防鐵路。
好在如今是徹底佔領了中亞地區,而且還正式設省。
加上中亞那片地方還算不錯,移民數量肯定會逐步增加,到時候開發礦產和畜牧業,同時也能直接透過陸地連通莫臥兒王朝以及薩菲王朝,透過裡海也能夠連線奧斯曼王朝。
如此也意味著大唐帝國和上述幾個國家的陸上交通也是打通了,由此肯定會帶來進出口貿易的增加。
屆時鐵路運輸的需求量肯定也會上來。
這樣也終於是讓鐵路公司看到了收回成本的希望。
至於盈利,他們暫時還不指望,只要不虧本,甚至不虧太多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至於靠鐵路賺錢,還得靠東部本土的繁華地區啊。
帝國的鐵路已經是運營了十多年,民眾乃至企業已經是對鐵路非常熟悉了,不管是貨物運輸還是出行,乘坐火車已經是非常普遍。
這種情況下,運輸量是一天比一天增加。
以最為繁忙的江南大鐵路為例子,早年的單線鐵路早就陸續擴建為複線鐵路了,同時火車的速度也是連續提速了幾次,火車頭的馬力也是越來越大,能夠拉動的車廂越來越多,然而即便是這樣,也是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運輸量。
江南大鐵路的幾乎所有鐵路段,幾乎都是滿負荷運轉的,為了減輕負荷,鐵路公司一邊研發更先進的鐵路和火車技術,以加大現有鐵路的運輸量,同時也是修建更多的支線鐵路。
圍繞著江南大鐵路這一條環形主幹線,修建了眾多支線鐵路。
沒辦法,這片地方乃是帝國人口最密集,同時也是工商業乃至農業都是最繁華的地區。
江南道、浙北、皖南道等江南地區,不管是人口還是經濟,都是佔據了帝國半壁江山。
而這也就意味著客運量大,貨運量更大。
同時,這也是為什麼火車越來越多,但是江南地區的內河運輸依舊發達,而且運輸量一年比一年大的緣故。
因為光憑現有的火車運量,依舊無法支撐該地區的龐大運輸量,內河運輸依舊是不可或缺的主要運輸方式。
哪怕是無法吃下江南地區所有的運輸市場份額,然而江南大鐵路的運營依舊是暴利!
江南大鐵路的早期修築成本,其實在通車後沒幾年就收回來了,後面的營收除了升級複線以及維護、運營成本外,剩下的全都是利潤。
這年頭的鐵路還是非常賺錢的,這從大唐鐵路總公司滿帝國到處修鐵路,而且還有能力修不賺錢的西北鐵路以及中亞鐵路就可以看的出來。
其他繁華地區的鐵路不說,僅僅是河北省天津到遼東省瀋陽的這麼一段鐵路線,在宣平三十四年的時候,就為鐵路公司貢獻了三百多萬元的淨利潤。
這可僅僅是其中一段,而且現在的遼西、遼東以及河北地區,雖然工業發展的也還可以,但是遠遠無法和江南地區相提並論,而且就算是工業發展的不錯,但是裡面的很多貨物,他們其實並不是全部走鐵路運輸,而是走一段鐵路到港口,然後透過海運進行運輸。
畢竟海運的運費更便宜!
由此可見如今帝國本土的核心區域裡,鐵路還是很賺錢的。
而正是因為鐵路賺錢,也才能支撐起大唐鐵路總公司的全帝國鐵路線建設。
這十幾年內,大唐鐵路總公司就沒停下過建設鐵路的時候,而且都是眾多路段同時動工的那種。
本土東部省份在修鐵路賺錢,在北方和西南以及西北等地區,也是在修國防鐵路。
只是修了這麼多國防鐵路,賺的錢都又重新填回去了,搞的大唐鐵路總公司如今依舊是債臺高築,欠款已經是創造了歷史新高,今年正式突破了兩億多元!
不過欠款雖然多,但是鐵路總公司表示無所謂,其實只要他們停下來不修那些賠錢鐵路,很快就會扭虧為盈,而且這個盈利還將會非常的豐厚,償還貸款是小意思。
沒辦法,雖讓他們是大唐帝國唯一的一家鐵路企業,壟斷行業不賺錢怎麼可能。
如果不賺錢,那肯定是出問題了。
大唐的御史們可沒這麼好說話。
如今的大唐御史們,就指望著抓貪官升官發財呢
受到中亞設省的刺激,大量的帝國子民拖家帶口坐上了火車,然後前往剛成立的海東省以及西伯省。
而人們的移民地帶,也是基本沿著鐵路線,此外也有部分沿著河流,但是總體上還是沿著鐵路線進行遷移。
如此也是導致了鐵路的運輸量開始逐步增加。
鐵路公司看到了運輸量增加,看到了回本的希望,同時軍方也是一直在催,讓他們儘快把鐵路修到裡海,最好是一路修到伏爾加河去,以方便軍方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