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對裝甲巡洋艦的火力期望就是直接用一百五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的艦炮把敵人咋成碎片,至於大口徑主炮嘛!
海軍透過多次實彈演習裡以及和土著的眾多武裝衝突裡已經證明了,少量的大口徑主炮根本沒什麼實戰價值。
幾分鐘打不了一發,命中率也就那樣。
除了對陸轟擊外,海戰中根本無法有效命中敵人,還不如直接用大量中等口徑的艦炮,以數量取勝呢。
更重要的是,大唐海軍基本上用不到大口徑艦炮的穿甲能力來摧毀敵軍的戰艦。
歐洲海軍都是一群木製戰艦,最近幾年他們學聰明瞭開始往戰艦上敷設鐵板,不過還是非常原始的鐵板。
用不著大口徑艦炮的穿甲能力!
說白了,大唐海軍除非自己左手打右手,不然用不上什麼艦炮的穿甲能力。
所以,大口徑艦炮對於大唐海軍來說,實戰效能其實很雞肋。
倒是防護比較重要,裝甲帶可以薄一點,但是必須要有,畢竟現在歐洲和韃靼人都是有火炮的,哪怕是滑膛炮,但是大口徑的滑膛炮威力也不小,沒有裝甲帶是不行的,要是被敵人的滑膛炮給擊沉了那就搞笑了。
航速上,要求並不算高,比戰列艦高就行了,也不指望和那些沒有裝甲帶,只有薄薄一層鐵皮的巡洋艦相比。
續航以及適航性也是如此,只要滿足基本需求,能夠進行遠洋航行就行了,要求不高。
海軍高層提出了這些意見後,艦政部那些設計師們也沒浪費多少腦細胞,很快就是搞出來了原始的設計。
排水量達到了七千噸,這個噸位已經是堪比廣東號了。
但是噸位雖然很大,但是大口徑主炮只有區區一門兩百五十毫米三十倍的艦炮。
毫無疑問,這門主炮就是點綴,基本沒有什麼實戰價值,最大的作用估計就是用來恐嚇土著了。
真正的主力火炮乃是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艦炮,
設計師們給這款戰艦密密麻麻布置了足足十六門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艦炮。
然後還有眾多的小口徑副炮。
密密麻麻的艦炮部署,看的讓人都頭皮發麻。
續航上表現也不錯,能夠在十節經濟航速上持續跑上五千公里,五千公里的航程再加上大唐幾乎遍佈全球的補給港口,完美解決海外部署問題。
最高航速有點慢,只有十六節左右,不過海軍不怎麼在乎。
畢竟戰艦設計是需要取捨的,火力有了防護有了,航速自然只能降低了。
而且就算只有十六節,也能吊打所有的風帆戰艦了,甚至連大唐很多現役的蒸汽戰艦還沒有十六節呢。
比如說江南級,只有十三節的航速,還不是用的挺好的!
當然了,其實上面這些東西,海軍雖然也關注,但其實差一點,好一點海軍其實沒什麼所謂的,只要夠便宜!
因為海軍最關心的就是價格,如果不夠便宜說什麼也白搭!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