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是戴亞新等人卻是不以為意!
這些韃靼人雖然散開了陣型沒有受到太多的損失,但是散開了之後,他們的火力也就更加薄弱了,而且在戰場上也無法投入更多的兵力。
然而大唐的守軍,卻是依託胸牆等防禦體系,士兵和士兵之間的間隔是非常緊密的,單位面積裡的火力密度,足以超過眼前這些鬆散陣型的韃靼人的五倍以上。
果然,很快戴亞新就是看到了自己預料眾多場景。
這三千多韃靼騎兵雖然沒能遭到太多的炮擊損失,但是在千米內就是停了下來。
這進攻無名湖泊的地形就這麼大,兵力密集一些可以放下兩萬人的話,那麼現在韃靼人為了避免損失,只是放了三千人。
三千人的對面,是兩萬多的大唐守軍呢!
腦子就算燒壞的韃靼將領也不會繼續進攻。
很快,就有更多的韃靼士兵從後方以同樣的散兵陣型增援,先一步抵達的韃靼人則是開始挖掘胸牆做掩護。
看到這一幕,第一騎兵軍的炮兵也是及時進行調整,不再對以散兵陣型的韃靼人進行炮擊,而是對著挖胸牆的韃靼人進行炮擊了。
炮擊的速度也不快,就是看那個地方的韃靼人多了,就打一發炮彈而已。
假如他們一直散開來,那麼也不會浪費炮彈。
這樣的打發讓韃靼人反而是更加難受。
因為千米的距離上,炮擊的精度並不低,而且一百毫米的圓柱形榴彈威力可不小,不用直接命中,在附近爆炸都能產生彈片和衝擊波殺傷敵軍。
這種損失也是在韃靼人的預期之內,因此雖然持續遭到炮擊,但是他們依舊持續以這種散兵陣型向前怎增援。
不用多久,千米的距離上,一道溝壕胸牆就是慢慢出現,越來越多的韃靼人也是彙集在這道溝壕胸牆的後面。
戚連忠少將看到這一幕,及時給戴亞新提出了建議:“現在可以派出騎兵衝一波他們的散兵!”
戴亞新中將卻是搖頭拒絕:“不,我們就打防禦戰,不能輕易出擊!”
己方固然可以派出騎兵出擊,但是對面的韃靼人百分百也會第一時間派出相對應的騎兵迎戰,到時候就會變成騎兵的正面對決。
這可不是戴亞新想要的!
如果直接打騎兵對決,他也不會跑到這裡來防守了,早就帶著兩萬多大軍和韃靼人打騎兵正面對決了。
雖然建議被拒絕了,不過身為參謀長的戚連忠還是提醒戴亞新中將:“現在韃靼人越來越多,等下等他們的準備的差不多了,怕是會直接發起衝鋒啊!”
戴亞新中將卻是道:“就等著他們衝上來呢!”
“等他們的衝鋒的時候,人員不就是密集起來了嘛,炮擊效果應該更好,等他們衝到五百米的距離,我們還有不少的滑膛炮等著他們。”
“還有,你別忘了,第三騎兵師那邊裝備了米尼步槍!”
戴亞新這麼說的時候,戚連忠沒有繼續再說什麼了。
他只是參謀長,負責提出建議,至於採不採用是戴亞新的事。
而且他也是知道第三騎兵師那邊裝備的是米尼步槍,有效射程可是達到了四百米之巨。
其有效射程,已經是不弱於舊式的五斤火炮了。
只是這種火槍的裝備數量還是少了一些,如今陸軍也是剛開始裝備而已,西征軍裡面,目前只有第三騎兵師這個以往比較擅長下馬步戰的騎兵師率先裝備了這種前裝線膛火槍。
據傳陸軍高層在苦等後裝線膛槍多年而不得後,今年已經是下定了決心,先批次裝備這種米尼步槍,至少前線作戰的部隊要第一時間裝備。
等以後後裝線膛槍出現後,再進行換裝。
這種情況和前裝線膛炮是一樣的。
前裝線膛武器都是作為一種過渡武器使用,先用著應應急,等後裝線膛武器出來了就直接扔掉換裝。
只是,米尼步槍雖然不俗,但是裝備的數量還是太少了,第三騎兵師的所有米尼步槍加起來,也就四千支不到,四千支米尼步槍對於還幾萬敵人來說,還是顯得太少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