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哪怕是如此,大唐的騎兵培養也比韃靼人從小培養更快更省錢。
韃靼人培養一個能夠熟練作戰的騎兵,需要十多年以上,從小開始一直到成年。
這和雙方培養的方式有巨大差別有重大的關係,大唐騎兵的培養,基本上只要求騎兵擁有最基本的個人技藝,而更多的則是培養列隊、紀律這些東西。
韃靼騎兵則是反過來,他們和當代的歐洲騎兵一樣,更加註重於個人技藝的培養。
兩者所花費的時間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在第三騎兵師服役兩年後,他在軍隊裡上了五年夜校的成果也是出來,成功的透過了軍隊內部組織的小學畢業考試,由此獲得了小學文憑。
這是全國通用的小學文憑,而不是軍方內部那種普通的文化考試。
獲得文憑之後,他走上了士官之路,因為不能成為士官的話,他也要退役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唐軍制,步兵等普通兵種的普通士兵在服役四年退役,不管你願不願意,而騎兵算是技術兵種,培養時間更長,所以退役年限也相當長一些,但是服役六年後也會退役。
其實很多士兵都是不願意服役年限到後退役的,但是想要繼續留在軍隊裡,那麼就只有兩條路,一個是成為士官,一個是透過考試進入武學堂。
報考武學堂這個基本沒指望,普通學子報考武學堂,需要預科畢業或官辦中專畢業,而軍方面對現役士兵的招生,則是放寬到了中學年限。
但實際上每年特招名額有限,而且說不好聽一些,有中學學歷的人,人家也不來當普通的大頭兵了,至於在軍隊內靠,區區四年內很難獲得中學文憑,基本上這些特招名額,和普通士兵沒啥關係。
普通士兵留在軍隊的最佳辦法還是成為士官。
大唐陸軍計程車兵退役年齡是比較大的,大部分都可以服役到三十五歲,部分特殊兵種甚至可以服役到四十歲。
而如今的大唐普通士兵想要成為士官,除非立功等額外因素,不然的需要擁有小學文憑,同時還需要作戰技藝傑出,如此才能夠透過士官考核,成為一名士官。
秦為同就是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努力學習考了一個小學文憑,緊接著他透過了考核成為了士官,獲得了下士軍銜,後來逐步晉升,今年終於是成為了上士。
而這個時候,他已經是從軍十三年,剛好三十歲,乃是上有老有小的年紀。
他已經是不指望成為軍官了,因為他已經超過年齡了,除非立下居功特賜,不然別指望了。
作為一個上士軍銜的騎兵,他已經算是老資格的騎兵了,乃至是其所在騎兵排裡的骨幹士官。
在這一次的偵查裡,他主要是協同帶隊的中尉掌管搜尋敵軍。
但是沒有想到,半個小時之前,他們沿著一處山谷隱蔽前行的時候,突然是發現了大隊敵騎的蹤跡,雖然當時沒有親眼看到,但是透過地面傳來的隆隆巨響以及遠方散發出來的龐大煙塵,他們當場就判定,遠方有著至少上萬甚至更多的敵騎。
當即領隊的中尉軍官就是派秦為同中士以及另外一個偵騎先行返回報告,而他自己則是繼續帶著人想要深入偵查,摸清楚敵軍的具體數量和動向。
但是秦為同上士剛帶著一個年輕騎兵走出沒幾百米呢,就是發現一隊上百騎的韃靼騎兵朝著他們狂奔而來。
他們發現了秦為同等人,前來襲殺!
雖然帶隊的軍官試圖帶著剩下的人突圍,但是身處山谷之中雖然有隱蔽性,但是這也意味著沒有什麼太大的範圍可供機動逃跑。
最後秦為同親眼看見帶隊的長官命喪沙場,其他十多名戰友幾乎在短短數十秒內被襲擊身亡。
而他則是運氣好,第一時間縱馬狂奔,路上又是拼死衝破了好幾個韃靼騎兵的攔截後,這才逃了出來。
可惜的是,衝破攔截的時候,和他一起返回報告的年輕上等兵騎兵卻是為了掩護他突圍而陣亡了。
韃靼騎兵沒有動用馬刀,而是用遂發手槍準確命中了這個上等兵,讓上等兵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中亞這片土地上。
後頭的韃靼騎兵自然也是沒有放過秦為同回去報告的打算,因此一直在後面追著。
一人對十多個敵騎,秦為同中士自然是不會有任何的僥倖心理,斷然是不可能停下來對敵送死的,他必須跑,跑回去,把這個訊息報告回去。
秦為同一路縱馬狂奔,路上沒有絲毫的停歇,甚至他連換馬都是直接在馬背上換的。
不過現在,他的戰馬已經是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