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電報公司就是電報的建設和運營商,可不是什麼裝置生產商。
至於無線電報這麼高階的玩意,國內進行研發的公司或者機構,也就只有皇家理工學院那邊了。
海軍一轉身,跑到了皇家理工學院找人去了,想著把什麼無線電報給搞出來,結果找多了幾次,就被何盛忠轟了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神經病一樣的海軍,天天纏著他讓他搞無線電報。
他也想搞啊,這不是一時半會的搞不出來嘛。
他雖然是天才,但科學研發這種東西,也不可能一天就成的,得給他時間啊,而你海軍的人天天跑過來問,煩不煩啊!
派去聯絡的海軍代表被何盛忠教授轟出了皇家理工學院這事,自然是和孫學坤沒什麼關係了,反正那個時候,他已經是得到了上海電氣公司的配合。
因為海軍那邊有了對無線電報的期待,所以也就是讓自家資金扶持出來的乾兒子,也就是上海電氣公司先配合著電報公司搞有限電報,然後做技術儲備,準備隨時上馬無線電報專案。
至於這個隨時是什麼時候,就得看皇家理工學院裡何盛忠教授等一票科學大佬的研發進度了,興許是一兩年後,興許是三五年,也有可能十年八載都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科學研究這種事,急不來!
孫學坤一直忙著籌備第一條長途電報線,也就是京滬電報線的事,不過他自己長期在國企部所屬企業任職,自然是精通官場套路的。
這京滬長途電報線路的建設過於漫長,很多供應商都還沒有辦法進行大規模生產各種裝置,等他們能夠量產然後進行長途鋪設電報線了,怕是要一年以後。
然而孫學坤卻是不能等這麼久的,他需要第一時間做出成績了,以獲得認可。
所以雖然京滬電報線已經開始前期準備建設,不過他卻是在金陵城內搞起來了短途電報線路,為的就是讓電報這玩意率先進入帝國高層的視線。
只要進入了他們的視線,自己的政績才能被認可的。
所以孫學坤是非常重視在金陵城內的電報線路架設,他直接把皇家理工學院之前試驗用的相關電報裝置,直接搬走,然後在皇宮和金陵城近衛軍各軍營之間架設了大唐的第一條正式電報線路。
這條電報線路只有十三公里的程度,經過了皇宮、城區的近衛軍軍營、城外近衛軍的基地,同設了三站。
對此李軒也是很支援,為此特地在翰林院下面成立了電訊科,專門負責電報通訊。
臘月二十九,臨近春節的這一天裡,李軒在翰林院的電報房裡,親自觀看了幾次的電報測試,並向城內以及城外的近衛軍將士們,送去了新春慰問電報。
而幾乎同一時間裡,城外常見邊上的近衛軍基地裡,一大群近衛軍軍官圍著,在他們前方剛學會電報收發培訓的一個近衛軍少尉在一群近衛軍中高階將領的虎視眈眈下,感覺到亞歷山大。
這輩子,他還是第一次被這麼多中高階將領同時盯著看呢。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看見了身前的電報機的異動,當即就是知道有電報來了,然後開始投入工作。
不用多久,他就是拿著一張畫滿了點,橫線的紙,緊接著翻譯起來。
翻譯完畢後,他立即就是站起身來把翻譯好的電文遞給了身後的上司。
接過電文的乃是近衛軍第二師的師長朱銅恩中將!
看了眼電文後,他當即神情嚴肅,轉身遙望皇宮方向,口道:“臣接旨!”
因為這電文的開頭是‘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雖然是經過電訊號傳來的,翻譯成文後也只有輕飄飄的一張紙,但這依舊是一份正兒八經的聖旨。
當然了,第一次實際用電報傳遞聖旨,主要還是測試為主,李軒也不可能第一次就下什麼實際性的命令,這實際上是一封慰問近衛軍將士的電報。
電文不長,只有一百多字而已,朱銅恩很快就是看完並宣讀完畢,眾人此時自然也是要遙望謝皇恩的。
不過正式的嚴肅場合過去後,朱銅恩讓人把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份電報聖旨保管起來,然後對著眾人道:“時代不一樣了啊,早些年的時候怎麼想也想不到,竟然還有電報這種瞬息千里的東西!”
眾人也是齊齊感嘆!
“是啊,這些年變化太大了,有時候稍微不注意呢,就不認得新出來的很多新東西了!”
“可不是嗎,也不看看如今這市面上賣的東西,和十幾年前比起來可是天差地別。”
“不錯,記得卑職剛上武學堂那會,從第一年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得了假期才抽空回了一趟家,四年來不是不想回去,但是路途遙遠,這往返一次少說也得半年呢,但是現在,坐上火車回家只需要短短數天而已!”
朱銅恩聽著眾人的變化,心中想的卻是,這時代變了,怕是以後的戰爭模式也要變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