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省如今這個狀況,拿本土化不夠徹底來堵塞是不可能的。
既然無法阻擋北海省的本土化,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順勢而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土化就本土化,放開了進出口管制也好,那麼他們也是第一時間跑到北海省去設立繅絲廠,和當地的農戶合作,收購蠶繭。
就和他們如今在國內的江浙一帶做的一樣,說不準還能趁機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呢
如今的紡織行業,依舊是帝國的第一大產業,其中的生絲行業也是非常的重要。
紡織行業裡雖然是以棉紡產業為主,羊紡、生絲為輔,其中的棉紡產業才是核心主持,關係著帝國億萬子民的穿衣問題。
但是生絲產業也是非常重要,生絲所織成的各種絲織物,一直都是屬於高附加值的產品,絲綢不僅僅暢銷海外,在國內更是擁有龐大無比的市場。
縱然如今帝國的服飾受到了軍服的影響,人們的日常穿著,尤其是工作服已經開始偏向於修身窄口的服飾,並且大量使用羊毛織物。
但是絲綢衣服的作用依舊不可代替,如官員的官服,各官辦學校的學生裝,中上階層的人在正式場合裡穿著的服飾,清一色的都是偏向於儒服的傳統寬袖長袍,而對於這種正裝,兜裡但凡有點錢的都會備上一套絲綢長袍。
更不要說絲綢衣服作為內衣的舒適性更是無法代替的。
然後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應用就是絲襪,泰西諸多的權貴們特喜歡這玩意,出口到歐洲很好賣。
同時,生絲除了作為服飾使用外,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
這玩意還被軍方用來充當大口徑艦炮的發射藥包裹材料,尤其是在海軍進入線膛炮時代後,海軍的大口徑線膛火炮的發射藥包,基本清一色都是用生絲包裹。
生絲對於如今的帝國經濟而言,其實算不上太重要,畢竟這玩意只是一個奢飾品而已,沒有了其實也影響不了民生,但是這卻是關乎到萬千農戶的生計。
所以,國內的幾個生絲生產大省,都是非常在乎生絲產業的。
北海省也是同樣如此!
以生絲行業為突破口,在李軒默許的前提下,御書房方面很快就是爭吵完畢,然後正式遞交了放開北海省進出口管制的摺子。
李軒批示:準!
李軒批准了後,該訊息以大唐朝報為主要傳遍途徑,迅速傳遍了全國,並引起了轟動。
就算是北海省那邊,也是在區區四天之後就接到了訊息,並迅速動作了起來。
能夠這麼短的時間內接到訊息,自然是和目前大唐帝國的蒸汽化分不開的。
鐵路和蒸汽輪船一起,不僅僅成為了帝國的人員出行、物資運輸網路,同時也是成為了資訊傳遞渠道。
一封書信從金陵城出發,透過鐵路可以在一天內抵達上海,然後再透過郵遞司的快速蒸汽郵遞艦,可以在三天內橫渡東海抵達北海高官崎港,然後再用大約兩天時間傳遞到大阪港。
也就是說,緊急公文可以確保在四天內,就從金陵城傳遞到長崎。
當然了,如果還要繼續東進傳遞到北海省省府大阪的話,那麼還得再跑兩天。
火車和蒸汽輪船,讓帝國的交通聯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以至於帝國的郵遞系統都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早年的時候,帝國為了傳遞軍報以及公文,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龐大的驛站體系,運用大量馬匹和人員維持資訊傳遞。
但是十年前開始,就是陸續大規模採用火車和輪船作為運輸工具,速度大幅度提升,而花費也是更低。
如果沒有火車和輪船,帝國內部的資訊傳遞是沒有這麼快速的。
訊息經過火車和輪船抵達北海省後,北海省的權貴們自然是驚喜若狂,然後是籌備著引入更多的移民,然後建設工廠。
不僅僅是繅絲廠,還有其他工廠,比如說造船廠,比如說漁業加工廠、木材加工廠等等。
北海雖然貧瘠,但是如今卻是一片空白,而且也有兩百多萬人口,這裡頭就是意味著無數的商機。
大量的商人攜帶資本和技術湧入,又會帶動更多的內陸民眾遷移到北海省,進一步提高當地的本土移民的比例。
如此下去,到未來,北海省將會和華夏地區的其他地方一樣,徹底成為華夏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