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知識方面,真正被封鎖的,也就是隻有皇家理工學院那邊比較高階的理論知識而已。
知識這東西,沒辦法做到徹底封鎖,這慢慢的流傳出去後,外國就算掌握的慢,但是積累久了,再來那麼幾個天才的話,很快就是能夠打破大唐的知識封鎖。
後世的核彈,美國封鎖夠嚴密了,但還不是不用幾年就傳遍了全球,一個個國家都是陸續掌控了核彈技術。
很多東西,搞不出來是因為不知道有這玩意,但是捅破了窗戶紙後,那麼大家也都知道怎麼搞了。
如今的蒸汽機也是差不多這樣,哪怕大唐一直封鎖著,但是大唐駐歐大使徐振川就已經是傳回了訊息,說是英格蘭那邊發現了蒸汽機的蹤跡,雖然他們的蒸汽機功率還非常小,只能幾馬力,大體上相當低於大唐帝國的早期蒸汽機水平,但是這樣的蒸汽機依舊是能夠實際應用的蒸汽機啊。
哪怕功率只有幾馬力,並不太具備戰略價值,但好歹是可以實用的蒸汽機啊,是可以用來礦井提水用的。
繼續讓他們這麼搞下去,鬼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就能夠把高壓蒸汽機給搞出來了。
而韃靼人那邊為什麼能夠大規模裝備槍炮,還不是因為從大唐手裡偷學了槍炮技術,甚至還直接綁架工匠等技術人員。
這個世界,雖然還是十六世紀,但是已經是和原來的世介面目全非了,大唐的出現,等於是在全球範圍內煽動著一陣又一陣的颶風,最後導致全球的文化經濟政治軍事格局大變樣。
對此,大唐一邊是繼續進行技術封鎖,另外一方面也是不斷的攀升科技樹,以求繼續保持技術優勢。
只是,這些都是背後的事,一時半會的也看不出來。
而很多人對此感觸也不深,哪怕是李軒自己都是這樣,覺得現在大唐的各種軍事裝備已經是夠先進的,沒什麼必要短時間內投入巨資進行研發、裝備了。
但是他也是不會知道,距離大唐萬里之遙的歐洲各國乃至韃靼人,這幾年來都是有著無數工匠對著大唐的燧發槍進行研究,一心想要仿製。
按照目前歐洲各國的技術基礎的話,其實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夠搞出來。
歷史上哪怕是沒有大唐帝國給他們指點,但是他們也是能夠在差不多同一段時期裡把燧發槍搞出來,然後在三十年戰爭裡大放異彩。
如今有了大唐帝國的燧發槍在前頭,他們還不是拼了老命進行仿製啊。
一旦讓他們找到了大規模量產燧發槍槍機用的彈簧製造方法,那麼一夜之間,歐洲地區的戰爭就能夠從火繩槍加長矛的時代,升級到燧發槍時代。
畢竟技術這種事,領先者想要更進一步,那是千難萬難。
但是後來者追趕的話,其實要容易的多,因為領先者已經是把路子直接告訴了他們該如何做。
後世美利堅為了讓噴氣式飛機上航母,前後摔了幾千架飛機,死了近萬人,出了無數次事故,讓那個年代的噴氣式艦載機的飛行員成為了最危險的職業。
最危險的五十年代,美利堅海軍航空兵他們一年就能損失近千架飛機,死數百人!
但是後來者呢,他們可以輕鬆套用美利堅的經驗,避免走彎路,根本就沒有這麼誇張的損失。
在這個世界裡,大唐就是領先者,而韃靼人、歐洲諸國就是追趕者!
大唐已經是在前面把路子給走出來了,他們要做的就是追上來而已!
當然了,想要追上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
當韃靼人和歐洲諸國,還在為燧發槍頭痛的時候,大唐這邊已經是在研發線膛步槍了。
哪怕是後續韃靼人和歐洲諸國能夠把燧發槍搞出來,但是估計那個時候大唐的線膛步槍也是搞出來了,到時候又是一代的技術差距。
只是,這些深藏在背後的東西,並不是什麼人都會去關注的。
而少數關注這些的人,也是持續推動著大唐的技術進行升級,尤其是軍方的那些人,他們的憂患意識其實比李軒強多了,早早就是防著敵人也是掌握燧發槍的技術,所以老早就開始研發線膛槍乃至火炮的技術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其實也不是李軒沒有這個憂患意識,而是他根本就不在乎這些問題。
韃靼人和歐洲要達到目前大唐帝國的整體技術水平,少說也得二三十年甚至更久。
他現在都四十五歲了,鬼知道還能活多久,二三十年後大機率已經是死了。
死了以後的事,李軒管他幹嘛!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