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人的騎兵縱然有了火繩槍、板甲等裝備,也有了標準的騎兵編制,但是他們骨子裡依舊是古典騎兵。
但即便是這樣,也不是能夠小瞧的。
因為古典騎兵也是能夠殺人的!
尤其是他們的騎兵從小都是生長在馬背上的,騎術了得,當他們學習了大唐騎兵大部分戰術後,甚至都是能夠在戰場上作出一些比大唐騎兵更加非常複雜的戰術機動來。
單純以騎兵來說,其實哪怕是到現在,大唐的騎兵也不敢說勝過韃靼騎兵!
對此,盧愚之清楚的很,所以他根本就沒有打算單純依靠騎兵部隊就能夠幹掉韃靼人,大唐陸軍的騎兵只要做好守護鐵路就行了。
等把鐵路修到哈密城去後,盧愚之倒是想要看看,那些韃靼人還能怎麼辦!
盧愚之的西征戰略,在金陵城的時候就已經是親自向李軒彙報過的,或者更直接的說,李軒正式因為看好他的這一套戰略,這才選擇了盧愚之充當西征軍總司令,而不是選擇其他的陸軍大佬。
當然了,盧愚之騎兵出身,乃是大唐裡首屈一指的騎兵將領也是重要的原因,在西域乃至中亞作戰,騎兵是不可獲取的,也是最為重要的兵種。
西征軍總司令如果不擅長騎兵作戰,那根本沒法打仗。
遭到了韃靼人的第一次襲擊後,雖然鐵路沒有受到實際損失,但還是讓盧愚之陸軍上將重視無比,他開始抽調更多的部隊駐防鐵路沿線。
不多的步炮部隊,更多的武裝列車以及騎兵部隊。
單純的步兵部隊,駐防沿途火車站,全線站崗,針對的是敵軍小規模的襲擊。
但是想要攔住敵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襲擊,那幾乎是無能為力的,那得靠武裝列車和騎兵。
尤其是騎兵部隊,才是對抗敵人大規模騎兵襲擊的唯一辦法!
果然,後續幾天韃靼騎兵捲土重來,又有一個韃靼騎兵團偷襲鐵路線,這一次他們的運氣好一些,破壞了上百米的鐵路,不過也正是因為破壞鐵路浪費了時間,被後續的大唐騎兵跟追上了,這一次韃靼騎兵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
雙方騎兵一場大混戰後,大唐騎兵依託兵力優勢,把來襲的韃靼騎兵幹掉了三百多,足足一小半,而自身損失不過數十。
至於被破壞的那一百多米的鐵路,大唐方面當場就從附近的火車站派出了工程保障車,再加上附近的駐軍幫忙,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是成功修復。
他們甚至都沒有專門抽調更多的工人或者駐軍。
遠處躲起來監控的韃靼探子,看到被破壞的鐵路被大唐人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完全修復的時候,整個人都是絕望的!
他可是親眼看著一整個騎兵團衝上去,冒著危險埋設炸藥,然後引爆撤離,因為埋設引爆都需要時間,所以導致撤離不太及時,最後被大唐騎兵追上導致損失了三百多人。
然而付出了三百多人的犧牲所炸燬的一百多米的鐵路,他們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修復了。
那麼他們這樣做還有什麼意義?
這些韃靼人還不知道,後世人的軍隊如果要破壞鐵路線,那都是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破壞的。
不過就算是知道了他們也沒有辦法,鐵路沿線的大唐軍隊又不是吃素的,外圍時刻都有偵騎活動,武裝列車也會不時進行武裝巡邏。
每隔大約十公里就會有一個大型的站點,駐紮有兵力以及工程保障車、大量備用的枕木、鐵軌甚至碎石。
但是這一次吃虧了,不代表韃靼人放棄了,他們還是會繼續襲擊鐵路呢,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大唐人把鐵路一直修到哈密城下不是。
那樣還打個屁啊,直接跑路算了!
於是乎,雙方在六月份下旬開始以及七月份,乃至八月份圍繞著鐵路,進行了頻繁而密集的戰鬥。
韃靼人手段頻出,有時候會調集一整個騎兵團進行大規模襲擊,不過更多時候還是分散偷偷潛入,尤其是利用夜色潛入,埋設炸藥後,就等著有火車經過,然後點燃火繩,砰地一聲,就能把鐵軌連帶火車直接炸上天!
然後大唐也是針鋒相對,直接在鐵路兩旁修築鐵絲網,然後間隔幾百米就修築單兵碉堡,直接安排士兵站崗。
反正幾百米才一個,哪怕是全線都安排士兵站崗也用不了多少兵力。
如此一有韃靼人暗探想要偷偷靠近搞破壞,就會被發現,然後召集部隊趕到圍剿。
這麼打下來,韃靼人偶爾會被逮住,偶爾也會成功炸斷鐵路,但是折騰來折騰去,那些韃靼騎兵發現,大唐人的火車依舊每天透過鐵路,然後運載著無數的物資抵達前線!
他們的所有努力,在源源不斷駛向前線的大唐火車面前,成為了無用之功!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