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罕派出的襲擊鐵路部隊想要繞行潛入,那麼就需要突破大唐騎兵部隊的封鎖線才行。
此外,盧愚之也是在後方設定了專門的保護措施。
第十四軍雖然現在修著路呢,但是按照他的預定計劃,第十四軍還是用來保護鐵路沿線的,修一段鐵路,第十四軍就會留下一部分兵力駐防,以保護鐵路。
為了保護鐵路,盧愚之還從國內調來了數量眾多的武裝列車以及工程保障車,以隨時巡邏鐵路線、維修鐵路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一場西征戰役的前中期階段,雙方的戰鬥極有可能就會圍繞著修築鐵路和破壞鐵路來進行,至於大規模的野外戰役,只要韃靼人不傻就不會爆發。
烏力罕派出的好幾支鐵路破壞部隊裡,有一支是有大約七百騎兵組成的破壞部隊,雖然只有七百騎兵,但是卻是清一色的單騎三馬的快速機動部隊。
機動能力相當出色的他們採取了遠途繞行的策略,成功避開了大唐的主力騎兵的封鎖線,然後從南面靠近。
六月二十七日,距離嘉峪關大約三十公里的一處小峽谷裡,往日裡沒有人煙的這片小峽谷裡卻是擁擠著兩千多匹馬還有七百名騎士。
這些正是繞行了好多天的韃靼人鐵路破壞部隊,領頭的乃是一個面孔老成,身高有些矮,但是卻極為粗壯的中年男子。
此人的服飾,也是韃靼人那邊才推行不過幾年的新型軍服,不過說是新型軍服呢,但其實也是韃靼人的傳統服飾,只不過樣式和顏色定下了比較嚴格的規矩而已。
其穿著都是表示著,他在韃靼人那邊是一個上校,這個軍銜不管是在韃靼人那邊還是在大唐那邊,都不算低了。
因為韃靼人的軍隊編制、軍銜,基本上都是效仿的大唐陸軍。
上校這個軍銜,已經是中級軍官裡的頂級了,在野戰部隊裡一般都是擔任主力步兵團的團長或者主力騎兵團的團長的。
而韃靼人的這支騎兵部隊,也是典型的騎兵團編制!
大唐陸軍騎兵編制裡,一個標準騎兵團就是八百名騎兵,不管是師屬騎兵團還是野戰騎兵團,不管是輕騎兵團還是重騎兵團都是一樣。
韃靼人也是大同小異,他們的騎兵部隊裡,也是有騎兵團的編制,同樣是七八百人的規模。
當然了,人家韃靼人馬多,幾乎所有的騎兵部隊都是單騎三馬的,多的甚至都可能是四馬、五馬。
比如那些西征歐洲的騎兵部隊,一個精銳騎兵往往擁有四五匹馬,以保證襲擊速度和騎士、戰馬的體能,必要時候馬匹還能充當軍糧。
倒是在東線這邊,因為韃靼人是防守作戰居多,沒有太大的機動作戰需求,所以騎兵部隊的配馬要少一些。
這支韃靼人的騎兵部隊,悄無聲息的抵達此地後,並沒有著急著前往十多公里外的鐵路線,而是在這個小峽谷裡休整了一晚上。
第二天臨近黎明時分,天空還黑著的時候,他們才是陸續牽馬的離開峽谷,他們要趁著黎明的這一段時間裡進行快速挺進,然後殺到鐵路線,對大唐人的鐵路進行破壞。
為了保持速度,也是為了保持士兵的體能,韃靼人雖然一開始都是徒步趕路,但是當黎明前的黑夜徹底訊息,天空開始發白的時候,領軍的韃靼騎兵上校已經是下令各騎士騎上備用馬前行。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當他們距離鐵路線還有大約八公里的時候,韃靼騎兵上校再一次下令,換乘第二匹備用馬,並留下少數人看守已經精疲力盡的部分備用馬以及其他輜重等。
而絕大部分人則是乘騎著備用馬,並牽著戰馬繼續前進!
儘管他們的速度並不快,但是哪怕只是正常的步行速度,一個小時也能夠走四五公里呢。
所以,當天空裡開始泛紅,可以看見通紅的太陽從天邊升起的時候,他們已經是距離鐵路線不足六公里了。
於此同時,大唐的幾個偵查騎兵,也是朝著營地快速狂奔而去!
他們在十多分鐘前就已經是發現了這支韃靼人的蹤跡,然後迅速往後方狂奔,他們要第一時間裡把訊息報告上去。
五分鐘後,剛起來,正在梳洗的畢志安就是接到了緊急報告,在大約五公里外,有一支韃靼人騎兵正在朝著鐵路線而來。
韃靼騎兵?
還只是五公里外!
他們是怎麼突破友軍的層層防線,然後跑到自己這邊的鐵路線上來的!
該死,兩個騎兵軍的騎兵們,難道昨天都睡大覺了?
畢志安第一時間就是被嚇到了,不由得開始埋怨起來。
被敵人的大幾百騎兵莫上門來,這種事可不好玩!
此時也是顧不上梳洗了,他直接大聲下令:“敵騎來襲,全營備戰!”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