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常振川抵達南非港後,準備前往歐洲設立大使館的同時,也是試圖透過南非港這裡的諸多泰西蠻夷來了解歐洲的現在的局勢。
雖然說常振川是現任的外務部歐洲司副司長,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他之前從來沒有去過歐洲,實際上歐洲司的大部分官員也是沒有去過什麼歐洲。
實際上,大部分的外務部官員,一輩子都是沒有出過國,甚至連南洋都是沒有去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年頭交通落後,再加上帝國對外交事務一直都不怎麼重視,這些年來,外務部的最大作用就是……
好吧!實際上沒啥作用!
外務部自從成立以來,絕大部分時候都是擺設,帝國內部公認的第一冷門衙門。
因為帝國根本就沒有什麼外交事務。
哪怕是當年和葡萄牙人打了幾年,最後停戰談判的時候,也說不上是談判,因為御書房那邊直接擬定了條件,然後讓外務部拿給葡萄牙人,答應就停戰,不答應就繼續打的那種。
也就是最近幾年,帝國徹底控制了印度洋沿岸後,掌控了周邊大量的殖民地,並和當地的土著進行貿易,由此陸續在薩菲王朝、奧斯曼王朝、莫臥兒王朝等部分印度、西亞、東北非地區的土著國家裡設立外交機構。
如此外務部才算是找了點存在感。
這一次設立歐洲大使館,也算得上是外務部成立以來,最大的事了。
徐振川身上的壓力也是很大的,而在去歐洲之前,他也是需要更加詳細的瞭解歐洲那邊的情況。
之前他也是透過了各種渠道瞭解到歐洲的狀況,不敢說太詳細,但是一些基本情況還是知道的,好歹也是專業的外交官員們,哪怕以往沒有什麼歐洲外交事務,但是該知道的還是得知道。
在徐振川或者是絕大部分的大唐人心中,這年頭的歐洲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因為大唐這些年,只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有比較多的接觸,再加上這兩個國家都是全球性的殖民大國,實力不弱,所以大唐帝國理所當然的把這兩個國家當成歐洲國家的代表。
這兩個國家之外,需要關注的也就只有奧斯曼帝國了。
剩下的亂七八糟的國家,帝國基本上都沒有給予太大的重視,不過是一群蠻夷而已,連個遠洋海軍都沒有,根本就不值得大唐重視。
徐振川也是如此,他在之前,研究最多的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至於英格蘭,只能說是略有了解,知道這個國家現在是女人當家。
最高統治者是伊麗莎白一世,百年前還爆發了什麼薔薇戰爭,據說這事在歐洲影響不小。
但是他一看什麼薔薇戰爭後也就直接把英格蘭拋之腦後了!
打的仗倒是不少,但都是幾百人幾千人的小規模戰役,也就是最後的決戰時刻,保王軍集結了萬人兵力而已。
試想當年帝國的統一戰爭,帝國王師數十萬,對面的偽民大軍也有幾十萬呢,數十萬人的大規模會戰都打過好幾次。
至於幾千人規模的戰役,數不勝數!
不說帝國了,就算是北海省迴歸之前的那些扶桑大名們,幾千人規模的戰役也是打了不少,偶爾還會有幾萬人的大規模戰役呢,當年帝國登陸扶桑的時候,那些大名們就是聯合起來,組織了好幾萬人的大軍試圖抵擋帝國王師,結果自然是然並卵的。
而這英格蘭的奪位戰爭,雙方參戰兵力累計估計也就萬把人,其中一方更是隻有隻有幾千人,決戰的時候,據傳戰敗方損失達到了千人,而勝利方只損失了兩百人……
這種規模的戰役,在徐振川或者任何一個大唐人看來,這那裡是奪位決戰啊,這就是過家家嘛!
即便是葡萄牙人,他們本土人口不過百萬,但是和大唐打仗的那幾年,也死了好幾萬呢,雖然說其中大部分都是他們徵召的土著,但是依舊是好幾萬呢。
沒有這幾萬人的死傷,人家葡萄牙人會屈服?
不可能的事!
雖然說薔薇戰爭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但是也是可以判斷出來英格蘭這個地方的大體國力,國小力微。
不值一提!
興許後世的英格蘭是世界老大,但是現在的英格蘭,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新興航海國家而已,連海軍都只能依靠海盜湊數的那種。
想要讓徐振川這邊高度重視,那是不可能的事。
徐振川這一次去歐洲,重視的國家只有三個:西班牙、葡萄牙、奧斯曼。
不過,人家霍金斯既然是頂著女王全權特使的頭銜拜見,他自然也是會見一見,畢竟英格蘭雖然不咋地,但勉強也算得上是新興的航海國家,帝國在歐洲比較重要的貿易物件,未來帝國也是有可能在倫敦設立領事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