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為目前為止,全國範圍內,其他造船廠都還沒有三千噸以上的大型造船船塢,江南造船廠投入建設的五千噸乃至八千噸的造船船塢,如今都還在施工呢,其中的一號五千噸船塢,最早也要今年六月份完工投入使用,等到明年,八千噸的船塢才會投入使用。
而香港鼎盛造船廠呢,已經是有了足足四座五千噸以上的船塢,能夠建造最大噸位達到五千噸的鉅艦。
另外還有一座七千噸的船塢已經是完工,可惜的是雖然有了船塢,但是卻是沒有響應的七千噸鉅艦的訂單。
他們的萬噸船塢也已經是在施工當中,預計三年內就能夠完工。
三年後,香港鼎盛造船廠將會具備建造萬噸鉅艦的施工能力。
之前海軍搞的貴陽級戰列艦不多不少,剛好是兩千八百噸,而不是超過三千噸,也是因為目前除了香港造船廠外,國內的其他造船廠的最大船塢也就三千噸。
為了加快造艦速度,再加上馬六甲級戰列艦在技術上沒有什麼革命性的突破,建造馬六甲戰列艦就是一個應急措施,以維持艦隊規模為主。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海軍準備過幾年玩一票大的,直接造七千噸鉅艦!
現在嘛,是能省就省。
所以綜合考慮下,才會有兩千八百噸的馬六甲戰列艦。
李軒來到香港後,也是看到了正在施工當中的馬六甲戰列艦的四號艦,左右看了一圈就走了,這玩意實在是沒啥特殊的,讓李軒提不起興趣。
基本上就是江南級戰列艦的放大版本,噸位更大了,火炮更多了,航速嘛稍有提升!
但是也就這樣了。
而且在如今民用商船都是奔著兩千多噸,各航運公司的旗艦都是四五千噸的時代裡,這兩千八百噸的馬六甲戰列艦說實話,看起來有些小家子氣。
倒是隔壁船塢已經是完工,準備交付的太平洋號客輪讓李軒大感興趣。
這艘豪華客輪李軒可是影響深刻著呢,因為這船就是李軒自己下令讓皇室產業科建造的,當時李軒的想法是讓航運公司來承擔一部分海上運輸的職能。
和平時期這些豪華客輪自然是商業運營,而到了戰爭時期,這些大噸位的客輪略微改裝一二,立即就能夠變身成為運兵船。
這麼一艘太平洋號客輪,戰爭時期估計能搭載一個混成營進行登陸作戰。
這個混成營將會包括一整個步兵營、至少一個炮兵隊、一個輜重隊等輔助兵力,人數約為一千五百人,五斤或九斤火炮六門以及相應的馬匹、馬車、彈藥等等。
如果只是單純運輸人員的話,這艘龐大的太平洋客輪,能夠運輸至少三千名士兵!
之前大唐海軍登陸馬六甲以及後續的印度洋攻略裡,登陸錫蘭島和南非等一系列戰役裡,幾乎每一次都是動用了上百艘的各類運輸艦。
別說運輸艦了,就算是那些軍艦上也是塞滿了人或者補給。
那些船隻都是幾百噸的小船,運輸量非常小,為了保證作戰,也只能是動不動就是組織上百艘船隻進行運輸了。
如果都是太平洋號客輪這樣的大噸位運輸船隻,運輸一整個步兵師登陸作戰,二十艘足以!
說實話,當看到太平洋號客輪的時候,李軒才是真正有了一種置身於工業時代的感覺!
修長而龐大的船體,而且黑白相配的油漆再配上同樣是白色的巨大風帆,讓這艘太平洋號客輪看起來賞心悅目。
而桅杆之間的三座高松而巨大的煙囪,也是表明了這艘客輪的動力身份,這是一艘機帆動力的船隻。
巨大的風帆可以讓該艦在路途中節省煤炭,以獲得更遠的航程以及經濟性。
同時該艦一千五百匹馬力的動力機組,也是讓該艦獲得了在純蒸汽動力下十二節的航速,如果採取機帆並用,最高航速能夠達到十七節。
當然了,大部分情況下,主動力將會是風帆,同時蒸汽機將會小功率執行,給予輔助動力,讓船隻的平均航速保持在十二節以上。
至於讓蒸汽機全速運轉,實際航行極少會使用用,因為真這麼用了,耗煤量太大,船隻的純蒸汽機航程將會大大縮短。
僅僅是站在碼頭上,看著這艘修長優美的客輪,就是能夠感受到工業革命時代的芬芳氣息!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