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振江的妹妹去年已經外嫁,他的二弟今年十七歲,三弟則是隻有十三歲,如今正在縣小學就讀。
當年呂振江讀書的時候,他的這個弟弟也是到了啟蒙的年紀,但是以當年呂家的經濟情況,斷然是無法再供第二個兒子讀書的。
所以,最後只有呂振江繼續在縣小學讀書,而他的這個弟弟,連去村裡的幼堂啟蒙都是沒有去啟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他弟弟也是個爭氣的人,雖然沒有去過學校,不過自小也是跟在呂振江身後,呂振江這個大哥充當的老師,對自己的弟弟進行啟蒙教育。
只是這樣的半吊子家庭教育,雖然讓他弟弟會基本的讀寫,但是也只侷限於此了。
當年呂父因為意外身亡,不僅僅讓呂家失去了頂樑柱,而且意外發生後呂父的救治也是費了不少錢,最終人還沒救回來。
再加上本來就年久失修的房屋也是坍塌,一家子居無定所,當時的呂家情況可謂是極為窘迫。
雖然呂振江及時退學,並接過了養家的重任,但是當時的呂振江年歲還小,在縣城裡的商行做文書的工錢並不高,要還債,還要重建家中的土屋,家中還有一個老母和三個弟妹等著他供養,光靠他一個人的薪資是不行的。
而家裡的田地雖然不多,但是也不能拋荒,所以只能是依靠老母和弟弟妹妹在家中務農,種田的收入縱然不算高,但是至少能夠解決家人的吃飯問題。
如此熬了四年,他弟弟也是從一個十二歲的童子,變成了一個十六歲的少年。
其人如今是面板黝黑,手掌和當年的父親一樣佈滿了老繭,不管是做事還是說話,都不像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反倒像是二十六歲的成年人。
反倒是呂振江,雖然輟學工作了,但是他好歹還是在縣城商行裡當文書,風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幾年下來,依舊是一副瘦弱讀書人的模樣,白白淨淨的。
還完了債,修好了房屋,妹妹也嫁人,二弟也長大成年,三弟也是安安穩穩讀書,初步穩定了家庭後,呂振江再也不願意困守偏僻小縣城裡,他要去見識書中說的遠方世界,尋找自己的理想。
他的弟弟得知呂振江的想法後,也是和當年的呂父一樣,沒有說任何的反對或者是讓呂振江有任何顧慮的話,只是點了點頭,然後說家裡不用擔心,有我!
當年的呂父也是這樣,當呂振江幼年時說想要上學的時候,呂父點了點頭讓他去了學校好好學,哪怕是放學回家了也不讓呂振江干活,讓他一心讀書。
而呂父從此天天早出晚歸,每年農忙時,總是想要儘快的幹完農活,然後趁著別人還在家裡幹著農活,城裡缺工,工錢比較高的時候去城裡做工賺錢。
呂父這個華夏土地上傳統農民父親,用盡他一生的力量,勉強供應著呂振江的讀書花銷,為呂家供出了一個讀書人來,哪怕只是個有小學文憑的讀書人。
如今呂振江的二弟,和他父親一樣,繼續支援著呂振江的夢想!
這不僅僅是呂振江的夢想,同時也是呂家足足兩代人的夢想:從社會的最低底層爬起來!
每當想到父親和二弟,呂振江都會有一種愧疚感。
而這種愧疚感更是促使他在外頭更加努力的工作,當在上海工作的時候發現依靠普通的工作無法更進一步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進入蔚藍貿易公司,然後出海。
他想要更加的成功,然後賺取更多的錢,讓母親能夠安享晚年,能夠讓弟弟擺脫父親的命運,活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成為一個船員出海,這已經是讓他初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自從成為蔚藍貿易公司的船員後,他每個月的薪水都是有三十幾元,而且等完成這一次的非洲貿易,順利返回到本土的時候,還有一筆豐厚的獎金,獎金有多少不知道,但是聽其他幾個同僚們說,至少也是數百元。
帝國的大多海外貿易公司,在對待員工上都不會吝嗇,錢都是給足了的,要不然的話,怎麼能夠招募到足夠的船員前往海外啊。
那可是把腦袋別在褲袋上的工作,每一次出海了,能不能回來都是個未知數。
巨大的風險就代表著巨大的回報。
呂振江這一次出海,預計歷時一年左右,光光是固定薪資就有三百多元,再加上獎金的話,估計能夠拿到五六百元。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