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如果有什麼想法,比如說國內有變,他們就能夠直接帶著衛隊殺回國內爭奪皇帝寶座了。
至於帝國太子李暠,自然是有些擔心,但也僅僅是些許擔心而已。
這些年來他和其他的幾個兄弟不一樣,其他的皇子們可不能天天跟在李軒屁股後頭,也無法參與政務,而帝國太子李暠呢,則是天天跟在李軒後面甚至直接參與政務,哪怕只是聽而不能發表任何意見。
但是這也足以讓他了解到帝國本土的強悍實力以及海外封地的實力。
以後如果他的那個兄弟想要效仿前明朱棣,李暠有絕對的心思挫敗他們的陰謀。
這是對帝國本土強悍力量的自信。
宣平二十四年,隨著三位皇子的冊封落下帷幕後,也是宣告了宣平二十五年的到來。
宣平二十五年相對來說,要比宣平二十四年要平靜的多,基本上沒啥大事發生,唯一值得一提的也就是印度和非洲遠征軍,陸續攻克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地區的眾多殖民地據點。
沒辦法,帝國非洲遠征軍已經是攻佔了南非,印度洋艦隊直接在這裡囤積了數十艘軍艦,徹底封鎖了好望角,沒有帝國海軍的允許,一艘船都別指望能夠透過好望角。
被切斷了海上補給線的葡萄牙人,根本無法在印度洋沿岸的殖民地裡堅持下去。
被逐一攻克也就順理成章了。
由此,帝國也是全面接過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的各地殖民地、港口。
帝國的商船在印度洋海域的航行以及貿易,基本上也是沒有什麼阻攔了。
當然了,帝國雖然接受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地區的殖民地和港口,但是並不意味著帝國就是統治了印度、西亞、非洲什麼的,實際上現在的帝國和之前的葡萄牙人一樣,也只是在部分地區佔據了港口,設立貿易站點而已。
並沒有在上述區域和在南洋地區一樣,進行大量的移民,建立本土化。
帝國在馬六甲以西的活動,目前以海外貿易為主,殖民為輔,至於本土化這種事,太難,短時間內是搞不了的。
相對於往印度西亞非洲進行大規模移民,帝國高層如今更加傾向於往北美洲進行大規模的移民。
因為北美洲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更加的優越,而且也更加適合帝國子民的生存,而且當地的各種資源豐富無比,讓帝國高層對美洲都是垂涎三尺。
也就是距離太遠,要不然的話,帝國早移民幾百萬人過去把整個北美洲給佔。
可惜,距離是硬傷!
宣平二十五年,對於大唐帝國而言,整體上是平靜的,內部發展是主體,對外征戰雖然有,不過都是中小規模的戰爭,上不了什麼檯面。
李軒在一整年裡,甚至都是沒有召開過御前軍事會議……
不過這種平靜,只是對於偌大的大唐帝國而言!
而對於很多人而言,這一年卻是不平靜的!
比如說對於應易康和畢志安這兩個人!
他們是在宣平二十四年秋天,就是被調往西北第五軍服役!
應易康擔任第五軍下屬的第六步兵師第十八步兵團的團長,他在扶桑戰役結束後,根本就沒有在扶桑多待哪怕兩天,戰役一結束就是被調回了金陵城,還是在參謀部任職,任職半年後,就是被調往西北任職,軍銜也是順勢晉升為陸軍中校。
透過他的關係,畢志安也是被調到了西北,就在他麾下擔任上尉副營長。
畢志安在扶桑戰役裡,也算是表現出色了,而且還英勇受傷了,戰後論功行賞,他也是順利晉升為陸軍上尉。
而在應易康麾下,他雖然職務是個副營長,但是他的營長是個貴族子弟,而且還是個沒有什麼上進心的老油條,基本上不處理事務,就等著熬完幾年時間調回中原享福的那種。
所以縱然只是個副營長,但是和直接掌管一個營也是沒有什麼差別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