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帝國的詞典裡,南非,是特指非洲最南部的部分平原地區,並不是指當地的國家或者土著部落,更不是什麼後世的國家名稱。
當代的南非,在大唐人的眼中,只侷限於非洲最南部,好望角北部的東西長約兩百公里,南北寬約百米公里的一小片平原地帶,這片地區,才是大唐帝國眼中的南非,也稱之為南非平原。
如果更加狹義的說,就是特指葡萄牙人在這一片區域,在好望角上建立起來的軍事要塞南非城。
南非城,這是這個時代的特殊產物,葡萄牙人之所以在這裡選擇修築城池,其根本目的也並不是為了在這裡殖民,實際上,葡萄牙人很少在海外進行大規模的殖民,因為他們的本土人口太少,想要維持數量繁重的殖民地商業據點就很不容易了,是不可能和大唐帝國一樣,每到一個海外殖民地就是進行大規模移民的。
葡萄牙人在馬六甲是如此,在印度、在非洲都是差不多這樣,也就是在南美洲那邊的巴西地區進行了比較大規模的移民而已。
然而因為過去的十多年來,葡萄牙人和大唐帝國之間的商貿往來越來越重要,葡萄牙人也是越來越重視前往東方的航線,再加上大唐西洋貿易公司的出現,並不斷在印度洋沿岸地區建立殖民地,挑戰葡萄牙人在這一龐大地區的霸主地位。
這才是使得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區域修築了眾多堅固的堡壘,其中馬六甲城是最為典型的代表了。
此外科倫坡城、北科倫城、馬內城都是非常奠定的軍事據點,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航線,抵抗大唐西洋貿易公司的進攻。
南非城,也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的產物,這是一個非常純粹的軍事要塞,葡萄牙人在這裡修築城池,不是為了殖民。
他們是為了徹底掌控好望角,切斷印度洋到大西洋之間的航線,堵死大唐的船隻進入大西洋的路子,順帶給經過的船隻提供一些補給而已。
這種行為,其實對於葡萄牙人來說是非常虧本的,因為這個城池並不可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商業的利潤,按照他們以往的性子,是絕對不會在這種地方修築城池的,但是為了扼制大唐西洋的滲透,更是為了保住前往印度洋的航線,他們才選擇了這麼做。
此外,這也是和他們和大唐的貿易賺取了龐大的利潤有關係,沒有龐大的利潤根本就支撐不了他們在馬六甲、印度、南非等一系列地區修築堡壘的行為。
此地的海域本來就風高浪急,再加上葡萄牙人在這裡部署了龐大的艦隊,使得大唐西洋貿易公司的船隻,多年來都無法透過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南非城,和科倫坡、馬六甲城一樣,成為了大唐帝國的眼中釘,不除不快。
大唐帝國非洲遠征軍的核心目標,就是攻佔南非城,掌控好望角海域。
這樣的話,不僅僅能夠讓艦隊進入大西洋,而且還能夠反過來封鎖葡萄牙人的船隻,切斷他們的大西洋和印度洋兩大洋之間的聯絡。
為了攻佔南非城,大唐帝國去年就是組織了龐大的艦隊進行遠征,途中還在印度洋遭遇了風暴,損失慘重,緩了很就才是緩過來,並登陸大唐在非洲最南部的殖民地西印州。
西印州,雖然說已經是大唐帝國距離南非城最近的一個殖民據點了,但是距離南非城實際上還非常的遙遠,足足有大幾百公里呢。
路途如此遙遠,而且人生地不熟的,這並不是什麼行軍的好選擇!
但即便不是什麼好選擇,也總兵冒著大風大浪以及葡萄牙人的艦隊攔截的巨大風險,直接跑到人家家門口去登陸好得多啊。
所以董錢坤寧願部隊辛苦一些,多花一些時間,直接從陸地上過去,也不願意坐在船上,然後不明不白的葬身在海底。
董錢坤帶著部隊去南非城的時候,印度洋艦隊也是沒閒著,他們正在進行最大程度的武裝化,然後準備殺入好望角,一方面是為了配合陸軍作戰,給陸軍部隊運輸補給物資,另外一方面,他們也是趁此機會在好望角那邊逮住葡萄牙人的主力艦隊,然後殲滅之。
印度洋目前在西印州的艦隊規模雖然不算大,但是實力卻是不弱,所有的戰艦都是加裝了蒸汽機的機帆動力戰艦,其中有四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以及十二艘護衛艦,一共十九艘中大型戰艦,再加上三十多艘的武裝商船,這份實力已經是不算弱了。
更加不要說因為蒸汽機所帶來的機動戰術優勢了。
宣平二十四年六月份,董錢坤帶領的近萬非洲遠征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是抵達了南非平原,抵達了南非平原後,也就意味著距離南非城沒有多遠,而且一路上將會是一馬平川,沒有什麼複雜的地形能夠擋住大唐陸軍了。
而有意思的是,董錢坤的作戰部隊雖然只有九千多人,但是後頭卻是跟著一大群的當地的土著!
這些都是西印州那邊的殖民地官員幫忙組織起來的土著民夫,幫忙運輸物資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說大唐帝國在西印州也有部分駐軍,並且從國內移民了數千人過來,不過想要維持一條大幾百公里的補給線也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非洲遠征軍這一路上行軍,都是沿著海岸線走,海軍的艦隊在海邊伴隨航行,並隨時提供補給。
此外也是徵召了當地的一些土著充當民夫用以運輸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