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根本就不區分這個大名是否對大唐保持友好還是反抗的態度,通通剿滅。
這也就是引起了扶桑大名的恐慌!
恐慌之餘,也是終於有人舉起了抵抗大唐帝國侵略的旗幟,號召各地大名聯合起來保家衛國,抵抗大唐侵略者。
這個人是誰呢,自然是扶桑中部地區威望最大的織田信長了,不過僅僅是有這個人也無法對大唐帝國的軍事行動造成太大的威脅。
關鍵的是,他竟然還拉上了其他幾個勢力比較強悍的大名,比如說德川家康,還有今川家、三好氏等亂七八糟的扶桑大名家族。
說什麼要整合天下各軍,共同對抗大唐侵略者啪啦啪啦的……
對於織田信長等扶桑大名的舉動,大唐駐紮在大阪的殖民當局以及駐軍,自然是心知肚明,並且是早早做了防備。
為了防備扶桑人狗急跳牆,在國內的援軍沒有抵達之前,就彙集大軍來攻打大阪城區,大阪殖民衙門當局一邊是組織當地的僑民青壯,編練臨時的民兵部隊,一邊也是讓大阪守備團做好萬全的準備,抵抗任何干預進攻大唐領地的敵人。
在這種大背`景下,畢志安也是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的戰爭!
他縱然從軍多年,不過前面三年都是在軍校學習,後年的幾年進入部隊服役後,說實話也沒有真正參加過實戰。
而這一次的扶桑戰役,他還是頭一次參加實戰呢。
實際上,和他差不多的軍官也有很多,畢竟大唐雖然年年都打仗,不過大部分都是小規模戰役,哪怕是和韃靼人打仗,那也只是西北前線的事,和其他方向的駐軍沒啥關係。
因此實際上,大部分的軍官,尤其是統一戰爭之後參軍的軍官們,相當多一部分其實還沒有真正的參加過戰爭呢。
畢志安來到團部參加軍議的時候,心中固然有著第一次上戰場的緊張,但更多的還是興奮。
這可是戰爭,能夠讓自己立下功勳的戰爭,只要自己這一次表現好了,那麼將會為自己以後跨過校官門檻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唐的陸軍基層軍官,想要成為校官,基本上只有三條路子,一個是熬資歷,熬上十幾二十年也就差不多可以熬成一個少校了。
第二條則是報考御學堂,只要考進去,然後一畢業就是陸軍少校。
而這兩條路子,都不適合畢志安,因為前者他不願意,好歹也是男爵世子,未來的勳爵老爺呢,熬上十幾年才能夠成為陸軍少校,然後等熬到了少校,這種事他無法接受。
至於第二條就更不可能了,自家人知自家事,就自己的腦袋,當年報考武學堂就很勉強了,現在還想要和眾多軍中轎子競爭御學堂的入學名額,這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第一關的筆試都無法透過,哪怕他爹是國公都進不了御學堂,更別說他爹只是個男爵了。
還有第三條路子,那麼就是依靠實打實的軍功晉升!
而這一條,實際上也是很多普通軍官年紀輕輕就能成為校官的唯一道路。
不用熬資歷,也不用去考御學堂,只要立下軍功,立馬就能夠跨過這道門檻。
只要立下功勞,興許過個幾年就能夠成為少校了,只要能夠在三十歲左右跨過這道門檻,以後總算是還有一絲希望指望著成為將官,再不濟也能夠混到上校軍銜再退役。
所以儘管即將面臨著戰爭,畢志安固然有緊張,但是更多的卻是興奮!
而畢志安這樣的人,在大唐陸海兩軍裡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不管是為了個人的前途,還是為了家族興衰,都是極為渴望在戰爭立下功勳的。
這種對戰功,對榮華富貴的渴望,也是大唐的陸海軍都擁有著極為強烈的對外擴張的根本原因!
如果打仗沒好處,他們為什麼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甚至是打破腦袋也要上前線?
真的只是為了忠君愛國?
怎麼可能!
他們大多數人只是想要博一個榮華富貴而已!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