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的擔心,也不是空穴來風,這年頭出海的船隻,甭管是商船還是戰艦,遇上風暴而沉沒的多了去。
要不為什麼說海外貿易賺錢呢,還不是因為風險高,如果沿途沒什麼風險,船隻出去了都能平安回來,這利潤哪能有這麼大啊。
董錢坤所在的第二聯合登陸艦隊,在航行的路上自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前半段還好,但是臨近抵達非洲海岸的時候就是特倒黴的遇上了風暴!
在風暴之下,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那些只有幾百噸排水量的船隻,在風暴中就如同一片小葉子一樣,就算是董錢坤所乘坐的海軍一千多噸的戰列艦,也是在海面上隨波起伏,彷佛隨時都會沉沒一樣。
整個艦隊裡的船隻隨著風暴到處漂流,同時為了避免沉沒,各艦都是不得不臨時調整航向,根本無法保持什麼固定的航向。
那個時候,基本上都是各安天命,各自逃命!
等到風暴散去,還留在董錢坤坐船附近的船隻,竟然只剩下三十多艘而已,剩下的七十多艘船隻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而執行護航任務的印度洋艦隊也好不到那裡去,一共三十多艘船隻失散大半。
最後沒辦法,等風浪平靜了後,只能是到處找船,尤其是派快速通訊艦以及其他加裝了蒸汽機的高速船隻,沿著周邊海域逐一尋找。
同時也是按照預定目標繼續向前航行。
因為事發之前就是考慮到會在路上失散等情況,為了避免失散的船隻無法回籠,早就規定了一旦失散,失散船將會自行前往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的大唐補給港口馬達城。
稍候的三天時間裡,眾多的船隻也是逐一被找到,或者是聚合在一起,最後第二聯合登陸艦隊以及印度洋艦隊加在一起,又是彙集起來八十多艘船隻,不過還有多達四十多艘船隻失聯。
但是也沒辦法,前幾天的一場風暴持續了大半天呢,這大半天大家都是各自逃命,那個時候誰還顧得上航向啊。
如今能夠收攏八十多艘船隻已經是很不錯了。
剩下的船隻,也只能是祈求他們能夠逃過這一劫,然後平安抵達馬達城了。
反正那些船隻上的船長們,也都是擁有完善的羅盤等導航用的儀器,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雖然被風暴吹的偏離了航線,但是調整航線並抵達馬達城並不存在什麼太大的難度。
嗯,前提是船隻沒有損壞,尤其是風帆、蒸汽機這些動力系統。
如果說桅杆斷掉了,蒸汽機也壞掉了,那麼沒辦法,只能是飄蕩在海面上等死了。
至於那些在風暴裡當場沉船的船隻,就更不用說了。
又是持續航行了六天時間後,董錢坤才是隨同艦隊抵達馬達城。
這個馬達城乃是大唐西洋貿易公司在非洲地區的第一個據點,同時也是第一個大型的據點!
因為葡萄牙人把控著印度沿海航線,雖然說大唐西洋貿易公司和他們爭奪多年,也是在印度西部海岸、西亞等地區開闢了殖民地和據點,不過規模都不大,航線也是被葡萄牙人所把控。
所以有時候,大唐的商船前往非洲中南部地區,往往都是選擇直接橫跨印度洋,直接前往非洲中南部海域的。
而此時非洲的東北部和中部海岸線,大多都是被葡萄牙人所掌控,只剩下少許地方是空白的,大唐也是趁機建立了幾個殖民地,同時為了解決前往非洲南部困難的問題,特地在馬達加斯加島上設立了大型的補給港口。
葡萄牙人在馬達加斯加道上雖然也有幾個貿易站,但是葡萄牙人對這個大型島嶼顯然是沒有什麼興趣,只是設立了幾個貿易站而已,並沒有把這些作為重要據點來經營,他們的重點還是放在非洲海岸線上,尤其是非洲東部海岸線的南非、中部、東北部區域。
這才是讓大唐帝國在此地從容建立馬達城,並利用這個馬達城為後勤基地,在非洲東部海岸線上和葡萄牙人進行爭奪,只不過距離太遠,補給困難,一直以來成效都不大。
其中最值得稱讚的效果應當是西印州了,大唐在印度洋沿岸的眾多殖民地裡,能夠被稱之為州的可沒多少,而西印州就是其中之一,可見其重要性的。
大唐為了在南非邊上建立西印州,可是和葡萄牙人狠狠的幹了好幾架,現在都還處於非常緊張的局面,大唐西洋貿易公司在此地常年駐紮了一千多的兵力,而且還千里迢迢從國內組織了兩千多人的移民到此地,其目的倒不是為了移民開發之類的,純粹就是為了能夠在當地開發耕地,以實現最基本的自給自足而已,避免不管什麼,尤其是糧食這些東西都還得從印度地區運輸過來。
作為大唐在非洲地區進行貿易、殖民的重要後勤中轉站,馬達城的規模比較大,除了一個軍事要塞外,還有一大片的港口城區。
不過,遠征艦隊如此龐大的規模,饒是馬達城這樣的後勤中轉站也是無法完全容納的,只有部分船隻才能夠進入泊位停泊,大部分都是停留在港口或者乾脆是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