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和近衛軍加在一起,總死傷卻是達到了兩千三百人,這個傷亡數字聽上去不多,不過對於一直順風順水的大唐軍方而言,依舊是一個不小的打擊,當年和韃靼人打仗,也很少出現這麼大估摸的傷亡呢。
其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都是非戰鬥減員,登陸部隊乘坐海船一路南下,可謂是顛簸的很,而且南洋的環境實在不怎麼樣,加上登陸作戰期間還遭到連續數天的暴雨侵襲,因此在坐船運輸過程以及後續的登陸作戰過程裡,先後有數百人遭到疾病的侵襲被迫減員。
其中最典型的人物,無疑就是第五十七步兵團的團長了,大老遠跑到馬六甲,在戰役即將開始的前幾個小時裡就是病倒了。
還有一部分是在登陸作戰的過程裡,因為各種亂七八糟的意外事故導致的減員。
剩下的一千多人減員卻都是在進攻馬六甲城的過程裡的戰鬥減員。
而且因為普遍都是槍炮造成的死傷,陣亡率非常高,再加上後期醫療條件匱乏,所以傷者很多也是挺不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總死傷一千三百多人,攻城過程裡,當場殉國者大約有五百多人,而後期因為傷勢而殉國的卻是同樣也是達到了五百多人,也就是說,一千三百多人的傷亡裡,陣亡就是超過了千人,這可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
至於海軍方面,傷亡導致很小,他們在馬六甲戰役裡死傷大約百人左右,主要是發生在和葡萄牙人的岸防炮臺交戰以及後續襲擊港口的過程裡受到的損失。
戰後,陸軍方面認為之所以遭到這麼大的非戰鬥減員以及戰鬥減員,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運輸船隻太垃圾,以至於海途過於顛簸,為此建議發展更大噸位,航行更加平穩的運輸船隻,至少也要千噸以上,那些四五百噸的小船還是不要用了。
其二,則是認為醫療水平過低,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這麼多的疾病減員以及後續的傷員無法救治大量死傷,為此,陸軍方面希望設立專門的軍事醫療研究機構,研究更好的治療手段,尤其是對槍炮等造成的外傷的治療手段。
其三,則是認為火炮效能不足,尤其是對堅固工事的摧毀能力較差,導致未能徹底摧毀敵人的炮火,以至於在後續的步兵進攻中,步兵死傷較大,同時如果敵人也大規模裝備榴彈的話,現有的火炮根本無法有效壓制敵人,為此陸軍希望能夠提高火炮效能,具體下來就提高有效射程,五六百米不夠,必須一千米甚至兩三千米以上,並且在這個距離上能夠獲得準確的命中,其次是改良炮彈,讓炮彈的威力更大,同時擁有對固定工事的穿透能力!
而海軍方面,同樣也是認為現有的風帆戰艦,哪怕是改裝了蒸汽機的風帆戰艦,也已經是不適應現代海戰了,機動能力太差是個致命傷,一旦敵人也裝備了蒸汽機戰艦的話,那麼現有的風帆戰艦改裝未來的主力艦隊,根本無法有效應對敵艦隊的威脅。
因為大部分改裝蒸汽機的風帆戰艦,其船體本來就是純粹的風帆戰艦,並沒有該後續的蒸汽機改裝提供太多的空間,所以改裝之後帶來的麻煩也是非常多,此外更加關鍵的是,戰艦的防護能力嚴重不足。
面對葡萄牙人岸防火炮的火力反擊,幾乎是沒有任何的抵抗之力,只要葡萄牙人的艦炮能夠打得中,那麼就必然能夠對大唐的戰艦造成損失,死傷的近百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所造成的。
為此,海軍方面提出了加速鋼鐵蒸汽戰艦的建造和列裝,以便早日把這些純風帆的木製戰艦給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陸軍和海軍都是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然後為這些問題還很貼心的提出了建議或者解決方案,但是在李軒看來,全都是扯淡。
這些問題存在嗎?
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存在的,但是又不存在的。
大唐的陸海軍所裝備的武器,基本上已經是領先一個時代了,燧發槍,榴炮彈,蒸汽機結合到一起,威力可是龐大的,攻克馬六甲的時候,如果沒有大量榴彈助戰,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只傷亡千把人拿下來。
人家神聖羅馬帝國花了四萬五千人,圍攻只有幾千人的梅斯城,最後都是慘敗而歸,要知道,人家神聖羅馬帝國的炮火也不差呢,一天之內就打出去了七八千發炮彈。
但是這些實心彈和榴彈的巨大差別,就是導致了戰果的截然不同。
所以說,大唐軍方的裝備水平對比同時代的其他國家,已經是非常先進了。
但是奈何陸軍和海軍,把自己當成敵人,然後豎起一個大大的靶子,然後對李軒說:敵人太強大了,我們必須加強軍備。
這操作,在李軒看來就跟後世的美國人說外星人太牛逼,我們必須發展更先進的武器一樣。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