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甚至就連城牆也是被轟塌了一段!
炮戰進行到這個程度,基本上已經是可以宣告,攻城部隊已經是取得了炮戰的勝利,接下來,丁晨真就是考慮著發起總攻了。
雖然說不用火炮,幾乎無法攻克馬六甲,但是隻用火炮,也是無法攻克馬六甲的,到最後,還是需要大量的步兵進行攻城作戰。
為此,在登陸後第十三天,丁晨真就是著急了一大票的軍官,尤其是第十九步兵師下屬的三個步兵團的軍官們。
參加作戰會議的不僅僅有高階軍官,即便是那些步兵營的少校或中校營長們,也都是參加了作戰會議。
作戰會議非常簡單,就是部署預計在明天發起的總攻作戰!
根據軍部的作戰參謀以及部分高階將領共同制定的作戰計劃,總攻作戰將會從兩個方向,也就是北邊和東面同時發起。
負責北面進攻的乃是第五十七步兵團,北方也是重點進攻區域,除了第第五十七步兵團外,第五十九步兵團也部署在這個區域,充當五十七團的預備隊。
負責東面進攻的乃是第五十八步兵團,此地的進攻乃是佯攻,第十九輜重團將會給該部充當預備隊。
至於為什麼把輜重團也算進去,自然是因為大唐陸軍裡的輜重部隊,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運輸物資的部隊,而是定位於護送物資的部隊。
所以第十九輜重團的戰鬥力雖然不如三個主力團,但是拉出去也是能夠當步兵用的。
其他的部隊,包括第十九師屬騎兵團、第十九工兵營等第十九步兵師的師屬部隊以及第七軍軍部下設的第七舟橋團、第七偵察營等部隊,則是留守後方充當戰略預備隊。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第十九師屬騎兵團,已經是徹底放棄了乘騎戰馬作戰,而是手持火槍作為步兵使用了,沒辦法,戰馬都沒有了,也只能是騎兵變步兵了。
而在馬六甲的另外一支重要的戰鬥部隊,近衛軍第二暫編團,也是沒有閒著,他們雖然是大爺,但是這跑到馬六甲來是為了撈取戰功的,這要是不上場打仗,哪來的戰功啊。
近衛軍第二暫編團的炮兵營,實際上在過去幾天裡已經是參與了炮戰!
在明天的總攻中,近衛軍第二暫編團,將會獨立成軍,繞過東面城牆,然後襲擊港口碼頭,並從港口碼頭位置向馬六甲城發動進攻。
之所以選擇這這裡開闢第三個戰場,那是因為過去的多天炮戰裡,葡萄牙人已經是把臨海的眾多岸防火炮都是搬到了東面和北面的城牆上進行防守,也就是說,其實現在臨近港口的馬六甲岸防炮臺,已經是形同虛設了。
要不然,也不會選擇在這裡作為第三個進攻點了。
同時聯合登陸艦隊裡的戰列艦,巡洋艦等部隊,將會為該部隊提供火炮掩護。
所以整個作戰將會從三個方向同時發動進攻,同時在開始的時候,為了避免葡萄牙人察覺到主攻方向,所以各個方向的戰鬥激烈程度都是需要保持在一定範圍之內,等到戰鬥爆發到一定時間後,葡萄牙人的兵力都被調動起來後,第五十七團才會傾盡全力發動進攻,並且第五十九步兵團也會投入戰鬥。
這種三面進攻,唯獨留下西面不進攻的方式,聽上去似乎是圍三厥一,不過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實際上不從西邊進攻,純粹是因為西邊的地形過於複雜,根本就不適合大規模的展開。
三面同時發動進攻,讓敵人摸不清頭腦,胡亂調動兵力,再讓第五十七步兵團和第五十九步兵團從背面發動猛攻,一舉破城。
這就是明日總攻計劃的核心了。
聽上去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詳細的戰術安排非常的複雜,並不是說前頭的指揮官揮舞著指揮刀,然後衝上去就行了。
裡頭需要考慮了到葡萄牙人的兵力調動,同時也要考慮到己方的火炮支援的時間以及力度等等。
為了避免任何意外的發生,丁晨真是帶著眾多軍官們,圍繞著馬六甲城的沙盤模型,進行了多次的戰術演練。
這個沙盤模型,幾乎完美的重新了馬六甲城的的每一個細節,因為馬六甲城雖然說是個軍事堡壘,但同時它也是個港口城市,大唐的商人們來馬六甲做生意,可不是在碼頭上做的,而是進入城內做的。
實際上,葡萄牙人在這裡建設稜堡的時候,就一直是在大唐軍方的情報人員注視之下,等到馬六甲城建好之後,大唐這邊都已經是有了非常詳細的設計圖紙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