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出技術,出資金,出管理,你華亭這邊毛都不出,只是出地皮,而這些地皮都還要新公司拿錢去買,這樣就想要在新公司裡獲得半數的股份。
想都別想!
但是,人家華亭方面也是光腳的不怕穿鞋啊!
不利益均沾,那麼就別指望開什麼軌道馬車了,反正這些工人們又不是給華亭貢獻的工業產值和稅收,這能不能準時去上班,關他們華亭屁事。
最近,他們為了逼迫上海那邊妥協,甚至連維護那幾條煤渣路都是故意拖延了!
如今的情況是,上海那邊需要華亭縣的土地,更準確的說是華亭開發區的土地,作為生活居住配套區域,從而緩解第二工業區的龐大土地壓力。
但是華亭方面,並不甘心只得到一個住宅小區,他們想要得到一個工業區,再不濟也應該是大型的消費商業區,但是上海那邊連大型商業中心都不打算在華亭修,而是在第二工業區到華亭縣中間的少量區域裡建造。
這讓華亭方面的官員們相當不滿!
雖然說開發住宅小區之類的,也能賺不少錢,但是這基本沒什麼卵用,而且也無法給官員們帶來什麼政績。
帝國是有房地產行業的,但是帝國裡的房地產行業,和後世的房地產行業差別大了!
首先,帝國的土地制度,是採取私有土地制,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可耕地面積,都是掌握在私人手中,並且擁有永久產權。
以城市土地而言,除了上海這種新開發的特殊城市外,其他大部分城市,哪怕是金陵城裡,其土地以及建築也是絕大部分屬於私人擁有。
想要徵地然後賣掉,賺取差價作為財政收入。
可以,拿錢來!
這年頭可沒有什麼強行徵收的說法,哪怕是各種手段用上,你最後也得用市價購買土地,因為其實很多土地的主體,並不是普通人,而是士紳們,人家不跟你玩價格暴漲就算不錯了。
然後官府搞各種配套之類的,準備開發升值然後高價賣地了,但是房地產商一看,升值了啊,趕緊囤地去,你猜這些房地產商是會去官府手裡買地還是會去私人手裡買地呢?
當價格過高的時候,你猜地產商會不會拋售,以回籠資金呢?
當土地資源不再作為一種壟斷資源的時候,土地財政這玩意根本就玩不下去,上海那邊官府購入了那麼多的土地,幾乎把商貿區、第一、第二工業區以及北岸開發區的土地都是購入,但是周邊的依舊是私人的土地,這地價多少,官府並沒有決定權,而是隨行就市。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地方官府根本就沒有權力直接出售這些土地……
甭管這些土地是官府原有的,還是後來徵地購入的,這都是屬於官地,而大唐帝國成立以來,從來都沒有直接出售這些官地的例子。
國家的土地,目前只有三種途徑分發出去,分別是以租代購、軍功分田、屯墾令等方式直接分發!
即便是上海,也只能是用一次性付款租出五十年、乃至一百年這樣的方式來實現財政回籠,就這,還被督察院給盯上了。
這而且種長期租,雖然可以租用百年,但是畢竟是沒有永久產權,大部分人還是會心存顧慮的,同樣的錢,他們寧願購買私人的,有永遠產權的土地。
這其實也是上海特設縣衙門,不直接賣地,甚至也不賣房,只長期出租土地和房屋,成為了超級大房東的緣故。
大唐帝國的土地私有制,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了,地方很難玩得轉土地財政,因此他們對於搞建築小區之類,推高轄區的地價,房價也沒啥興趣,反而會打壓,因為過高的房價地價,會影響招商引資。
他們只對能夠提高稅收、就業的行業感興趣,所以相對普通行業而言,他們更喜歡各種工廠。
他們官員個人對工廠,自然是沒啥特殊感覺的,但是奈何現在考評的時候,雖然說吏部會從多方面綜合考量,但是很多時候,大家乾的事都差不多,不夠突出,因此留給地方官員做政績的方式就不太多了。
而發展農業,工商業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其中因為農業的發展比較固定,發展的不夠好肯定不行,但是發展的好了也不夠突出,這剩下的工業就成為了眾多地方官員們重點廝殺的戰場了,因為這個做好了容易出成績,而且比起來也比較直觀。
由此,工業產值成為了對地方官員政績的重要考評依據,有多少工業產值,提供了多少就業崗位,徵收了多少稅,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地方官員的政績。
畢竟這也和李軒個人的喜好有關係的,這年頭能不能升官,表面上看政績,看吏部,但是說根到底還是看李軒。
而李軒喜歡看到工業發展!
所以官員們也就使勁的發展工業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