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陸軍的騎兵編制,從統一戰爭開始,已經是經歷了好多次的改革,直到宣平十二年的時候,才算是確定下來了騎兵的基本編制,基本上一個標準騎兵團,不管是師屬騎兵團還是騎兵師下設的騎兵團,又或者是獨立騎兵團,理論編制都是一樣的,一個騎兵團的兵力就是八百,下設四隊,每個隊兩百,中間是沒有騎兵營的編制。
不過實際『操』作過程裡,師屬騎兵團的編制往往縮小化,同時獨立騎兵團也會擴大化,比如第三火槍騎兵團,就有千名騎兵。
而第六胸甲騎兵團,足足兩千騎兵。
第一槍騎兵團也有兩千多人。
但是,騎兵師的騎兵編制,卻都是標準編制,說是八百就八百,不打折。
八百騎兵分成四波緩緩前進,騎兵和騎兵之間的間隔非常小,同時每一排都是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這種嚴格而密集的隊形,乃是大唐騎兵實施騎牆戰術的根本。
在大唐騎兵裡,你可以不能在馬背上搞各種複雜的花樣,甚至連砍劈的戰術動作都一般般,但是必須能夠保持陣型,不然的話,根本無法和戰友協同作戰。
大唐騎兵從來都不講究什麼單打獨鬥的,而是密集隊形衝上去,以密集隊形爭取區域性兵力優勢,造成己方几個人幹敵方一個的局面。
如今,第一騎兵師所屬的各個騎兵團,就是以這種經典的密集隊形逐步上前的,他們的速度並不快,只是馬匹的正常的步行速度而已!
一共四個騎兵團加上一個師部直屬騎兵營,總數大約三千五百名戰鬥騎兵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箭頭,然後緩緩朝著前方的韃靼人前進。
第一騎兵師的總兵力雖然有四千多人,但是也有部分是輔助兵力以及騎炮兵部隊,這些兵力顯然是不會直接參與衝鋒作戰的,參與衝鋒作戰的只有三千五百騎而已!
當第一騎兵師各部各自翻身上馬開始行動的時候,前方的韃靼前鋒騎兵們也是瞬間動了,他們自然是第一時間就是發現了對面第一騎兵師的異動。
很快,他們也是放棄了列隊休息,而是各自騎上了戰馬,同時也是動了起來。
靜止不動的騎兵,其戰鬥力甚至都不如步兵呢,所以不管是防禦作戰還是進攻,騎兵都是要動起來了,最好是能夠衝鋒起來,這樣不僅僅能夠帶來龐大的衝擊力,而且還擁有絕佳的機動『性』。
這些,都是騎兵的看家本事,如果傻乎乎的待著不動,就等於是放棄自己的優點。
站著不動在地面肉搏,那是步兵的專長!
第一騎兵師動了,側面的第五騎兵師也是動了,第五騎兵師參與衝鋒作戰的兵力大約也有三千五百騎,在第一騎兵師的旁邊邊緩緩前進,同樣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箭頭!
這兩個巨大的箭頭,並行前進,彼此間隔了大約三百米。
但是很快,這兩個巨大的箭頭開始縮短了距離,從三百米很快就是縮短到了兩百米,乃至百米!
對於龐大的騎兵部隊而言,這區區百米的距離基本上和沒有已經是沒有多大的區別了,這兩個騎兵師,已經是匯合在一起,準備共同發起衝鋒!
此時,又是看見最前方的一個穿著高階將官軍服,佩戴著少將軍銜的中年男子緩緩拔出了腰間的馬刀!
此人正是第一騎兵師師長劉子傲陸軍少將,大唐陸軍騎兵總監盧愚之中將的在統一戰爭時期的心腹愛將,左右手,宣平八年統一戰爭結束時,已經是陸軍准將,戰爭結束後熬了四年才在宣平十二年晉升為陸軍少將,宣平十三年擔任第一騎兵師師長至今。
從龍之時還是個二十多歲的青壯,如今已經是個三十八歲的中年人了,在戰場上廝殺了十幾年的他,面對著前方將近萬人的韃靼騎兵前鋒,絲毫沒有畏懼之『色』。
當年,他跟著盧愚之打仗的時候,就敢以數百騎衝擊韃靼人數千騎!
今時今日,他麾下有將士三千五百,一旁還有同等數量的友軍,總數六千騎兵對陣萬名韃靼騎兵!
足夠了!
緩緩拔出他的那柄金絲指揮刀後,劉子傲少將朝著身邊的副官道:“差不多了,可以提速了!”
當即他的副官就是朝著身後的傳令兵點了點頭,當即,後頭的傳令兵就是吹響了號角。
頗有節奏的號角吹響後,後方各騎兵團的團長們,也是響應下達了命令:“準備,小跑前進!”
“嚴令各部,禁制使用手槍!”
雖然說都裝備了遂發手槍,但是在具體作戰,尤其是這種衝鋒作戰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騎兵都會使用,往往只有前排的騎兵才會使用,後頭的騎兵都是直接用刀。
因為隊形過於密集,後方的騎兵們,其實很難有在剛開始接戰的時候有開槍『射』擊的機會。
同時,因為騎兵最後衝鋒的速度非常快,從手槍『射』程的二三十米到直接接戰,往往只有短暫的一兩秒的時間,騎術以及心理素質不過關的騎兵,往往是開槍過後難以及時的換上馬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這種直接衝鋒作戰的時候,只有前排一部分最精銳的騎兵才能在使用手槍後順利的切換為馬刀作戰。
這也就導致了,在部分特定場合,尤其是打算直接衝鋒去肉搏戰的時候,很多騎兵軍官都是禁止騎兵們使用遂發手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