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時候,韃靼騎兵的偵騎單兵作戰能力強悍的優勢也是給他發揮了出來,這些韃靼偵騎發起狠來,大唐騎兵的偵騎還真打不過,甚至有時候逃都沒辦法逃。
在草原上的小規模騎兵交戰,韃靼人的優勢太大了。
利用上述優勢,俺答汗帶著將近四萬騎兵先向北繞行,然後再向西,再向南,等於繞了一個半圓,最後從康長寧騎兵兵團的北側方出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繞了這麼一大圈,俺答汗的部隊甚至都沒有過於勞累,因為他們雙馬乃至三馬,昨天白天趕路快得很,讓將士們在晚上得以休息。
等到了今天凌晨時分就是直接乘騎輔助馬趕路,這一路朝著康寧長所部狂奔而來。
等他們殺到康長寧所部陣前的時候,太陽剛升起不久,初冬的陽光曬在人身上,卻是無法讓康長寧感到溫暖,反而,他感受到了一陣寒意。
因為呼嘯而來的韃靼騎兵帶來了陣陣寒意!
“讓第六胸甲騎兵團快點完成準備,此戰,他們的作用至關重要!”康長寧看了眼後方的第六胸甲騎兵團,該部的將士還在進行作戰的準備,騎士們很多都還沒有穿戴好胸甲。
“再讓第五騎兵師向東移動五百米,防範敵騎側擊!”
“騎炮團準備隨時開炮,讓他們用榴炮彈,不要怕打光了榴炮彈!”有句話他還沒有說,現在還不用的話,估計等會都沒機會用了。
因為等會打起來的時候,雙方都是騎兵,肯定是各自高速機動變換陣型的,己方的騎兵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掩護騎炮團的炮兵們。
但是,在這種涉及一萬四千騎的大戰裡,區區千把騎炮團的炮兵,他也是顧不上了!
隨著康長寧的命令陸續傳下,很快,騎兵兵團就是一分為三!
最北方的乃是第一騎兵師,這支大唐帝國裡最早成立的騎兵師,脫胎於前明騎兵降軍,不過前明騎兵的降軍早早就退役光了,現在服役的都是最近幾年新招募培養的騎兵,該騎兵師的四千騎兵,在最北方列陣。
而騎炮團的三十多門五斤騎兵炮,也就是普通五斤野戰炮的輕量化版本,炮管略微薄一些,同時炮架也是採用的輕量化設計,如此固然在使用壽命上有所減弱,但是卻是成功的在保證『射』程的i前提下降低了重量,由此成為了騎兵炮的專屬火炮。
目前大唐的所有騎兵部隊所裝備的長身管火炮,都是這種五斤騎兵炮。
現在,這三十多門的騎兵炮都部署在附近的唯一的一座小高山上,也就是第一騎兵師的後左側位置。
在第一騎兵師的後方,右翼,也就是靠東邊的位置上,乃是第五騎兵師,同樣是擁有四千騎。
而在第一騎兵師的正後方,則是兩個獨立騎兵團所組成的騎兵方陣,康長寧親自坐鎮指揮,該部大約有三千騎。
在左翼,則是由多個獨立騎兵團組成的方陣,大約是三千騎。
其中,康長寧親自指揮的兩個獨立騎兵團,比較特殊,其中就有第六胸甲騎兵團,這個胸甲騎兵團擁有一千二百名胸甲騎兵,另外還有大約同等數量的輔助騎兵。
另外一個則是第三火槍騎兵團,這個騎兵團比較特殊,兵力不多,只有九百多騎,只是該部和大唐陸軍的其他騎兵部隊不太一樣,他們不擅長用馬刀作戰,而是擅長使用火槍作戰。
第三火槍騎兵團,他們喜歡而且非常擅長在中遠距離用遂髮長杆騎槍作戰,這種作戰模式和騎兵直接下馬步戰有極大的區別。
這種戰鬥模式,其實是目前大唐騎兵的遂發手槍衝鋒戰術的改進版,那就是始終和敵人保持著五十米以上的距離,在馬背上之直接使用騎兵遂髮長槍開槍打擊敵人。
大唐陸軍其他騎兵使用的遂發手槍衝鋒戰術,其作戰模式和韃靼人、前明騎兵的傳統騎『射』非常類似,都是衝到數十米內的距離開槍,然後離開裝填好後又衝回來,反覆如此。
這種遂發手槍作戰模式,對於敵人部分身披重甲的騎兵、重甲步兵相當好用。
但是面對敵人的齊『射』就啞火了,人家一波箭雨覆蓋下來,就完蛋了!
所以後來有人想著乾脆用遂發騎兵長槍,長火槍『射』程足夠遠,威力也比遂發手槍大,可以確保在五十米內還擁有非常可觀的傷害,這個五十米說的可是身披盔甲的敵人,如果是無甲單位,百米內一槍一個洞!
嗯,前提是你能打中。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