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堡,城外峽谷山頭上,俺答汗就是把自己的中軍大營設定在了此地,而不是說設定在南林堡內。
雖然說南林堡的防禦能力更好,但是地方還是太小了,大唐陸軍當初修建以及數次重建的時候,因為時間緊迫和人力、資源的緊缺,修的都是不算大。
設計之初只是容納一千人,後來第三次重建的時候擴大了一定的估『摸』,但是也只能容納兩千人而已。
大唐陸軍對這種土壘稜堡其實也不算太重視,都沒打算過佈置太多的兵力,敵人來攻打,被攻破也就攻破,回過頭來就能夠反攻過來。
所以,雖然佔據了南林堡,但是對於俺答汗麾下的將近四萬大軍來說,其實也和在荒郊野外沒啥區別,四萬人可沒辦法在小小一個南林堡駐防的。
因此,俺答汗是帶著大部分的兵力在城外駐紮,在城內只留下了兩千多人駐防而已,不是不想要放更多的兵力,而是放不下了,強行擠進這麼多人也沒用。
而俺答汗本人,更是直接跑到了山頂上設立自己的中軍營帳,他要在這裡等著南唐蠻子,然後決一死戰!
雖然站在山頂上,手頭上還拿著一件大唐帝國出品的單通望遠鏡,但是此地的地形也不算是真正的一馬平川,還有起伏比較低矮的丘陵,再加上他所佔的山頂雖然說是山頂呢,但實際上也就是一個低矮的山頭而已,想要看到太遠的距離也是不太可能的。
望遠鏡裡什麼都發現,俺答汗也就是放下了單筒望遠鏡,然後交給一旁的侍從,侍從小心翼翼的接過來,然後用絲綢布小心的包好,再放進一個木盒裡。
望遠鏡對於韃靼人來說,可是稀罕東西。
雖然說大唐王朝早就量產玻璃鏡片的望遠鏡了,甚至也是對民間出售,但是也是限定出售,通常只給那些登記註冊的大唐帝國的船長出售,因為望遠鏡剛出來的時候,就是被進出口委員會列入了出口管制物資列表裡了。
除了給那些船長們外,基本不對民間其他人出售,至於出口給外國,那就更加別指望了,因此流落在異邦的望遠鏡是非常少的。
俺答汗手中的這副望遠鏡,就和他手底下的大炮一樣,都是戰利品!
漫長的戰略對持,發生的中小估『摸』的武裝衝突比較多,再加上這幾個月雙方的持續交戰,也就導致了大唐陸軍固然能夠繳獲不少韃靼人的馬匹,但是韃靼人也是能夠繳獲一部分大唐陸軍的軍械,燧發槍乃至火炮,子彈,炮彈、望遠鏡等各類軍事物資都有,只是數量不怎麼多而已。
比如火炮這東西,大唐陸軍在撤退的時候,如果無法帶走火炮,往往是會選擇直接炸掉炮管,很簡單的,直接來一個過量裝『藥』然後開炮就行了。
而望遠鏡嘛,這東西一般都是大唐的校級軍官才會配發,而大唐的校級軍官身上的物品,可不是那麼好繳獲的。
當然了,不好得到不代表沒有,當年前明的高階將領,很多人手頭上都有一副來自大唐陸軍的望遠鏡呢。
放下望遠鏡後的俺答汗,也是沒有繼續在外面盯著看,而是轉身進入了帳篷裡,這已經是初冬時分了,天氣冷的很,就差來一場暴雪來徹底宣告寒冬的到來了。
在這種嚴寒天氣作戰,可不是什麼一件愜意的事。
但是戰爭這東西,打起來可不分時候,尤其是大唐王朝的部隊,都是職業軍隊,可不用管什麼農忙時節,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打仗的。
大唐陸軍早就預料到這一場河套戰役,將會從秋天打到冬天,甚至打到春天了,因為準備各種物資都是相當充分的。
大量的秋冬裝都已經是準備好了,因此大唐陸軍的將士們都是穿著厚實的棉襖打仗的,再加上第九軍長期駐防北方,對寒冷的天氣也是早已經是習慣,不存在著什麼對氣候不習慣的問題。
至於韃靼人,他們自由都是生活在北方草原,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習不習慣的問題了。
天氣冷,很多韃靼計程車兵們也是不會傻乎乎的在外面陣列,而是一個都是在背風的地方,躲進帳篷裡。
這數萬大軍的帳篷,幾乎漫山遍野,讓人老遠就能夠看的出來,此地有大軍駐紮,閒人滾蛋!
俺答汗就沒打算隱瞞自己的企圖,這一路上甚至都是懶得截殺那些大唐陸軍的偵騎,而是把自己的戰略意圖給暴『露』出來。
他就是要截斷這一條補給線,他就是要『逼』著大唐陸軍和他在荒郊野外打一場!
儘管決戰有風險,但是總比去強攻東勝城這樣的城池好的多。
殊不知,鄧喜德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帶兵一路東進,到了鎮虜城後,偵騎傳回訊息,說是南林堡又被攻破了。
南林堡被攻克,鄧喜德也是不由得感染,這南林堡還真倒黴,怎麼每次韃靼人都是選擇攻克此地呢,不過南林堡的安危他也不怎麼關心,左右不過是千餘人的死傷,而且肯定也會造成了不少韃靼騎兵的死傷,不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更關注的是,韃靼人在南林堡停留了下來,沒有和往常那樣,攻克南林堡後只留下部分兵力駐防,主力會撤走。
如今,韃靼人的主力,就是駐紮在南林堡,彷彿要在這裡過冬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