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是遇到緊急情況,附近的友軍徒步急行軍前往支援的話,十五公里也就是大約三四個小時的行軍時間,倘若是有著馬車乘坐趕路的話,還可以更快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從長城防線到東勝城乃至豐州一帶,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其實也就只有一百多公里而已,考慮到路況以及繞路等問題,第九軍設定的計劃是,從大同府出發,從東往西,沿途修築十座這樣的土壘稜堡,一路修到東勝城去。
其實這樣的一條土壘稜堡方向,也就是當年明軍的外圍防線,大體上是經過了玉林衛、雲川衛、東勝衛,全長一百多公里。
別看這一條防線看似很短小,在遼闊了草原裡很不起眼,但是這短短的一百多公里,卻是呈現了一柄利劍一樣的態勢,直接插入了草原腹地,並且控制了河套東部地區和土默川川地區的聯絡。
真要是讓大唐帝國把這一條防線給打造成功了,那麼整個北部方向,將會重演明初時期的局勢,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就彷佛心臟被插上了一把匕首,哪怕是強撐著的,但是到最後也是無法避免倉皇北逃的下場。
當然了,不僅僅是明初有這樣的局勢,實際上幾千年來,中原王朝和草原遊牧民族的戰爭,大多也都是圍繞著這一片小小的區域所進行的。
豐州這一片小小的區域,古金往來發生過的戰爭多了去,而發展在這裡的戰爭,其勝負大多都是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北方局勢的。
如果不是因為這片地方重要,大唐的文武大臣們,也不會是三天兩頭叫嚷著想要收復河套,重建玉林城、豐州城以及東勝城這些邊關城池了。
倘若上述三地都能掌控住,那麼這三城相互支援的情況下,那麼基本上也就宣告著了可以徹底掌控河套東部以及豐州川地區,等於把整個北方方向向北推進了數百公里,讓後方的長城不用再承擔龐大的壓力。
這同樣也是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中原王朝都希望控制住這些地區的中原原因,當然了,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多,就算是能夠做到一時,但是也很難長時間維持。
但是這裡頭都有著一個同樣的特點,那就是控制上述地區的中原王朝,往往都是處於巔峰時期的中原王朝,能夠吊打周邊土著的那種。
只有巔峰時期的中原王朝,才有足夠的能量來維持在上述地區的軍事存在,而情況稍微變差了,往往就是難以為繼了。
鎮守邊疆,這花費可是不小!
如今的大唐帝國,剛好處於開國時期,而且軍事力量也是處於鼎盛時期,自然也是不敢落後,準備效仿前輩們來一個北上草原,控制河套的。
這基本上都是過去幾千年來的老套路了,俺答汗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南邊的那些南蠻子們想要幹嘛。
但是想要北上,控制河套,也要問問他俺答汗答應不答應!
俺答汗早在正德老兒那個敗家子,窩囊廢在山東戰敗,還連累他俺答汗損失慘重的時候,他俺答汗就一直防著那個低賤的土匪皇帝那一天想要北上了。
這些年,他頻繁發動戰爭,攻打察哈爾部,攻打瓦剌人,為的就是奪取更多的放牧去,更多的人口,囤積更大的力量,這些囤積起來的力量是用來幹嘛的,就是為了對抗大唐王朝的!
如今,大唐王朝終於是忍不住要動手了,雖然說信心有點不太足,但是俺答汗卻是知道,這已經是到了拼命的時候了。
過去六七年的準備,為的就是今天!
扛過這一波,那麼就能夠換來最少五年甚至更久的和平,也給予自己更多的發展時間,好徹底吞併察哈爾部以及瓦剌人,最後再把什麼吐蕃人也吞了。
等到五年後乃至十年後,再和大唐王朝打的話,說不準就是自己佔據極大優勢的時候了,因為那個時候,開國時間過去了這麼多年,天下太平多年的大唐王朝大機率會和大部分的中原王朝一樣,會慢慢的喪失進取之心!
數十年後,那邊的大唐,又將會是一個前明,任由己方騎兵南下劫掠的前明!
倘若抗不過這一波,那就沒啥指望了,只能把戰爭漫長化了,慢慢打,慢慢耗,襲擊他們的後勤補給線,讓他們支撐不了最後主動撤退。
至於說徹底退出豐州,退出河套!
俺答汗從來都沒有想過這種可能性!
這裡就是他右翼三萬戶的根基所在,失去了這一片地方,他們就會變成喪家之犬,最後就會和那些可憐的瓦剌人一樣,跑到西邊苟延殘喘,被分化,吞併,最後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所以!
他死也不走!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