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今手頭上最大的籌碼無非就是一萬五千名騎兵了,用得好了,打贏這一場戰役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但是假如用的不好,那麼結果就難說了。
沉思了片刻後,他就是把軍參謀部的高階參謀以及軍中的高階將領們都是叫了過來,準備開個會,主要目的自然是傳遞來自樞密院的作戰命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和密旨一起送過來都還有一份可以在軍中公開的聖旨,畢竟密旨裡的很多話,是不能被公佈的,那樣不好,容易帶來負面的影響。
對於即將發動河套戰役,在座的將領們都是有心理準備的,要不然的話,樞密院把他們從其他地方調過來幹嘛啊,不就是為了打仗嘛。
但是具體怎麼打,這就是需要詳細謀劃了。
樞密院的作戰部,並沒有給出詳細的作戰方案,他們只給出了作戰要求,要求第九軍重創韃靼人,奪取河套地區,具體怎麼打,這就是第九軍的事了。
樞密院的作戰部,還沒牛逼到可以跨越幾千公里來遙控指揮第九軍作戰。
也就是說,當作戰命令發到了第九軍這邊,實際上什麼時候打,怎麼打,這已經是第九軍自己的事了。
接下來,這一群第九軍的將領們討論了大半天,想要制定一個詳細的作戰方案,不過雖然之前就已經有了諸多預案,但是真到了事到臨頭,很多東西依舊是無法確定。
雖然整體的作戰計劃還沒有確定下來,但是鄧喜德卻是知道,不管怎麼樣,都不能拖得太久,他必須在冬天到來之前結束戰鬥,然後等到冬天到來了,可以選擇繼續作戰,也可以選擇退回來。
所以,當第九軍的眾多將領們開始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的時候,他卻已經是命令部隊開始集結準備了,於此同時,也是讓部隊加速修築城堡,準備好糧食彈藥。
不管怎麼打,前出通道肯定是需要先搞出來的。
之前他們已經是沿著黃河修建了好幾個堡壘,一直延伸到了五十公里之外,如今就是需要依託這些小規模的稜堡群以及黃河,先建立有效、安全的後勤補給線。
同時也需要把囤積在後方的大量糧食、物資等提前轉移到前線來,平日裡為了安全,大規模的糧食以及物資是不會儲備在太靠近前線的,而是會放在後方的一些大城市,比如大同、太原、幽州等戰略城市裡。
只有到了戰爭時期,才會大量調配到前線。
正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如今要大規模打仗了,這些囤積在後方的大量糧食以及彈藥等物資,自然是需要運輸到前線上來的。
鄧喜德麾下的將領以及參謀們,並沒有拖延太久,因為他們也知道時間緊張,他們花費了三天時間就是在以前制定的諸多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這一次進軍的詳細計劃。
這個計劃並不算太複雜,實際上大唐陸軍打仗,一直都不喜歡搞太複雜的作戰計劃,尤其是大規模戰役,就更不喜歡了。
如果是在營團級別的戰鬥裡,還能夠看到大唐陸軍的指揮官們晚一些複雜高難度的戰術,但是到師這一級別的戰鬥上,就比較少了。
等到了軍這個級別,誰要是敢提出什麼亂七八糟,讓人看了都覺得頭暈的戰術,肯定是會被直接撤職的。
因為當兵力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戰線蔓延數十里甚至更長後,指揮將會變得非常的複雜,通訊延遲也會非常的漫長。
這個時候,部隊和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就會變的非常不靠譜,更多的還是靠部隊自身的力量在戰鬥。
因此大規模的作戰,其實在戰略上是越簡單越好的!
這一次也是如此,第九軍指揮部制定出來的作戰計劃,看起來有幾十頁那麼厚,但實際上核心思路卻是很簡單,那就是騎兵主攻,步兵主守。
之所以那麼詳細,那是因為裡面的很多內容根本就不是什麼軍事上的內容,而是涉及到修城堡,維護補給線這些。
畢竟,要北上作戰,後勤線就是第九軍的生命線,再怎麼重視都是不為過的。
這些修城堡,維護補給線的內容裡,大部分又是在說東勝城!
那是一個被前明在多年前所放棄的城池!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