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在外頭打仗的那些辛苦事,不用麻煩這些軍方大佬了,下頭有著一大票等著建功立業的新晉少將、將們呢。
作為迴歸金陵,放下兵權的補償,郝柏年、李春景等幾個人是成為了帝國公爵,然後還獲得了三代後減等世襲,世襲罔替這兩大優待!
統一戰爭裡,以方東全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土匪出現的將領陸續推出一線。
而以郝柏年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是湧現出來,並在貴州、兩廣戰役期間迅速崛起,併成為帝國陸軍核心將領的這一批開國功臣,也是在統一戰爭之後陸續推出了一線,把位置讓給了統一戰爭後期期間陸續崛起的新生代將領們。
相對來說,軍方的新老交替,是較順利的!
這裡頭固然是有著李軒對軍隊的掌控力度非常強悍,但是也有著華夏的傳統有關!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典故可是每一個開國將領都知道的,很多將領在統一戰爭後期,已經是為後路開始做打算了。
人家郝柏年在率領第三軍拿下河北、攻克幽州的時候,已經是開始書請求退居二線了。
等到統一戰爭之後,面對李軒調他回金陵城擔任樞密院副使的聖旨,他非但沒有被這種明顯的明升職務,實際剝奪軍權的行為而感到反感,反而是慶幸自己保住了小命,更保住了自己未來的前途以及家族的榮耀。
他可不像和方東全那樣,因為想要死抓著權力不放,最後是被一腳踢出了現役。
郝柏年這是以退為進,放棄了軍權回到金陵城,但還是樞密院副使,現役陸軍將啊,以後有什麼大戰了,他這樣的大佬肯定是還能再一次領軍出征的。
怎麼也退出現役好啊!
人家郝柏年今年才三十幾歲呢,還年輕著,可不想這麼回家養老,更不想因為功高震主被一刀咔嚓了。
郝柏年是聰明人,其他人也不傻!
所以統一戰爭結束之後,李軒對軍隊的高層進行新老交替是較順利的,一大票戰功顯赫,在野戰部隊裡生無可生,都是被李軒召回了金陵城,部分安排為樞密院副使,而部分則是安排到樞密院各部任職。
宣平八年後,陸軍樞密院以及海軍統帥部的各部規格進一步提升,各部部長為將銜,這個將軍銜剛好可以用來安排這些人。
軍方的新老交替很順利,而且老將們雖然退居二線,但是依舊活躍在軍界,影響力依舊不小。
但是臣這邊的新老交替是沒有這麼順利了。
相對於武將而言有著鳥盡弓藏的傳統因素所影響,臣這邊卻是沒有太多的這一類的影響,相反,很多臣們都是覺得,這天下統一之後,才是他們發揮才華的時候。
統一戰爭時期,大唐王朝的臣們,和諸多開國階段的官們一樣,都是屬於邊緣角『色』,是不怎麼受重視的。
但是國內統一之後,這統一天下是變成了治理天下了,這個時候,官的作用也大大體現了出來。
不少官們都是等著天下統一之後發揮才華,博取榮華富貴呢,怎麼甘心在剛統一呢,是退居二線了。
但是這只是官們的想法,而李軒的想法卻是不一樣。
李軒認為,在早期的開國階段,官階層的質量實在是不咋地,以柳八苟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崛起的官們,其水品是真的不怎麼樣,早期的時候還能夠跟,但是到了後期,他們的能力已經是無法滿足治理天下的需求了。
畢竟治理一億五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和治理一個土匪窩還是區別很大的。
所以,這兩天,李軒一直都是想要完成官之間的新老交替!
但是,雖然李軒是這麼做的,但是李軒的做法卻是較穩,他並不希望早期的臣一股腦都是被趕下臺了,那樣不僅僅會讓老臣子寒心,更加重要的是政治影響太大,容易造成各種李軒所不希望看見的動『蕩』。
如今帝國剛統一不過兩年,正是需要修生養息,大力發展的時候,可沒有多少精力放在政治鬥爭面來,所以李軒必須控制事態。
錢祧裡這事,是他特意控制的一個結果!
下頭的人早對錢祧裡不滿了,拆分稅部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他們想要把錢祧里拉下馬的一個前奏,但是很多臣們到現在估計都是沒有能夠理解李軒的一些政治理念。
什麼政治理念?
平衡!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