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郊十餘里外的東陳村,村子裡規模最大的宅院就是附近地區大名鼎鼎的陳府!
這個陳府之所以出名,可不僅僅是因為陳立夫是當朝官員,更是陳家是附近地區,甚至是整個金陵城裡都算的上是頗為出名的書香門第。
數代都有人在朝中為官,而最近數十年更是一門四進士,這等科舉成績即便是在文風頗盛的江南,那也是屬於相當罕見的事!
這陳家四進士,早期兩人乃是陳立夫的父親以及叔父,而後來是陳立夫中士,至於第四人嘛,則是陳家的一個旁系弟子,兩年前考中會試,名列宣平八年進士科二甲。
這才是造就了陳家一門四進士的佳話!
不過後來考中進士的這個旁系族人,實際上和陳立夫沒啥關係,頂多頂多算是遠方堂弟而已,只不過這年頭的宗族觀念還是比較強烈,雖然是不知道遠方的族親,但是在外人的眼裡,依舊算是陳家的一員。
除了關係本來就不算親密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那個遠方堂弟,乃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而且還會自我感覺特別正義的那種,還沒考中進士的時候,就是在一些公開場合裡宣稱和陳立夫斷絕關係,這考中進士之後,為了向外界表明他和陳立夫這個稅部大『奸』臣,陳人屠不是一路人,直接是多次在公開場合裡說和陳立夫不和,而且還兩次跟風上書彈劾陳立夫。
因此,這說是遠方堂弟呢,但實際上跟仇人,不對,說是仇人也算不上,頂多就是相互排斥的陌生人。
不過這種關係,並沒有影響到陳家一門四進士的赫赫威名!
盛名之下,陳家所主辦的私塾也是名氣頗大,以往陳傢俬塾只接受陳家子弟入讀,後來陳立夫一方面是為了回報鄉里博得虛名,另外一方面也算是響應朝廷的‘鼓勵天下士紳踴躍辦學’這一號召,所以就是把陳傢俬塾的規模略微擴大了些,開始面向周邊的村子也是招收學生,同時改名為:‘陳村小學’
如今這陳村小學,已經是擁有學生百五十餘人,這種規模,在私塾改制的諸多私立小學裡,已經算是比較大的了。
這年頭的私立學校,除了少數從一開始就是專門本著大型辦學的私立學校外,絕大部分都是從私塾改建而來,而私塾的規模通常都不大,十多個二十多個學生的很常見,超過三五十個學生的都是非常少見了。
而老師,一般也就只有一個,超過兩個的都少!
而陳村小學,也是屬於私塾改制而來的小學,只不過原本的規模就不小,然後又是背靠陳家,更加重要的是陳家一門四進士的名頭相當的響亮,附近鄉里的人家都是願意把家中子弟送到這裡來學習。
當然了,這也和陳村小學的收費並不算昂貴有關,整體收費和以往的私塾差不多,尋常家庭也能夠負擔得起。
這個陳村小學,也算得上是陳立夫給家鄉做出的一個貢獻了。
而今天,陳村小學的那些孩童們,發現來給自己上課的不是往日的塾師,而是一個面白無鬚的中年男子,有記『性』好的陳家嫡系族人,立即就是認了出來,這個中年男子不是別人,正是連家族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族人都得恭恭敬敬陪著說話的大老爺!
老爺,這個詞彙在當代,雖然官員,士紳,小地主的一家之主都能夠這麼叫,但是在東陳村,能夠被人們在公開場合稱之為老爺,而且前頭還加了一個大字的,那肯定是說陳立夫。
原因無他,因為陳立夫是陳家嫡系長子,同時也是陳家族長,同時還是陳家的頂樑柱,朝廷命官。
前兩年陳立夫任職巡查處的時候,那可是權力大的很,連帶著陳家人也是威風了起來,一說起自個是金陵東陳家子弟,大多人都自豪的很。
至於另外一個考中進士的陳家族人,如今還只是個七品官呢,在湖南那邊當了個縣丞,距離陳立夫的政治地位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不過陳立夫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他不是被調去了興泉府擔任知府嗎?怎麼還沒有去上任啊?
沒錯,陳立夫的確是還沒有去上任,或者更準確的說,他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去上任!
之前經過了吏部的考察後,陳立夫被安排到龍興之地興泉府擔任知府,這個職務可以說是外放地方官員最好的知府職務之一了,因為此地是龍興之地,政治含義不一樣。
哪怕是在任上啥事也不幹,只要熬過任期,那麼升官都是肯定的。
陳立夫對於自己的任命雖然有些不理解,但卻還是比較滿意,因為按照常規來說,他應該是會在稅部內部升遷的,卻是沒有想到會被外放到地方擔任知府,這個任命絕對不符合常規。
稅部官員,通常都是內部升遷的,但是陳立夫卻是挑出了這個框架,這意味著,他以後可以和普通的官員一樣走知府、布政使、巡撫、侍郎這種路子,同時以後估計也能夠回到稅部任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同時擁有稅務和地方行政長官的經驗,這意味著陳立夫將會比其他的官員擁有更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