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包義奮海軍中將起高麗問題的時候,李軒就是陷入了沉思,實際上已經是沒有聽到後面包義奮的報告了。
此時的他,正在想著該如何處理高麗問題。
高麗北部是一片山地,交通狀況相當惡劣,不適合大軍突擊作戰,而且還有著一條鴨綠江。
因此從陸地進攻的話,易守難攻,從軍事角度而言,其實不怎麼好打。
當然了,這個不好打也只是相對的,大唐帝國真要動起手來,隨便派兩個師入朝,那基本就能夠掌控全域性了。
所以高麗問題,關鍵不在於怎麼打,而是打了之後怎麼後續處理!
等大唐王師殺入漢城,控制了高麗半島之後,大唐帝國應該怎麼處理這個半島?
直接吞併為本土?又或者是作為殖民地?還是重新扶持一個朝鮮國王?
這些都是困擾著李軒的問題!
因為這三者,都是有著各自的優劣,並且是讓李軒有些猶豫。
直接吞併為本土的話,實話,李軒有些不情願!
雖然李軒的目的是征服全球,但是他可從來沒有把全球的人民都當成是大唐子民,而且李軒也沒有打算把其他民族的人簡單的一劃拉,就變成華夏人了,也沒有打算把其他地方都變成本土。
本土是本土,殖民地是殖民地,這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倘若以後軍事佔領了印度,南洋等地方,直接吞併為本土的話,豈不是那些猴子以及用手指擦了屁股之後直接抓飯吃的土著也成為了大唐子民?成為了華夏人?
而且還和能其他華夏人一樣享受到大唐帝國的諸多優惠政策?
這怎麼可能!
開國際玩笑!
他們是去征服異族,是去掠奪他們的土地和財富,又不是去開善堂的!
高麗同樣如此,儘管他們長的和華夏人差不多,都是黃面板黑眼睛,但是他們總歸不是華夏人。
哪怕是他們後世把孔子老子成是他們高麗半島上的人,想方設法想要把華夏的各種傳統成自己的傳統。
這種偷一樣的行為,其實可以充分證明了一點:他們很渴望成為華夏人!
當他們無法成為華夏饒時候,就是用各種東西來加強這一點,並得出一個估計他們自己內心裡都不願意承認的結論:華夏的好東西都是我的,既然華夏的好東西都是我的,那麼我肯定是華夏人啊!
但是!
他們依舊不是華夏人!
後世他們並不可能是,現在大唐帝國時代,他們同樣不可能是!
李軒永遠也不會把高麗缺成大唐子民!
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如果直接吞併的話,這半島上好歹也有百萬規模的人口呢,要怎麼處理?當成大唐帝國的子民是不可能的,直接殺光了事名聲不好聽。
如果不吞併的話,那麼殖民地行不行呢?
行是肯定行的,這樣的話大唐王朝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壓榨高麗半島,讓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華夏的繁榮,大唐子民的幸福生活前磚加瓦,就和將來可能得到的那些殖民地裡的土著們一樣!
但是僅僅是殖民地的話,實話李軒又有些不甘心,這高麗半島上的資源雖然也不算什麼豐富,但是這卻是和華夏本土相連的一個半島,僅僅是作為殖民地的話,鬼知道以後會不會獨立,一旦獨立,那麼絕對就會變成刺入大唐帝國心臟的一把匕首。
如果是隨便從高麗李氏王族裡選一個阿貓阿狗,扶持起來統治高麗王朝,讓高麗半島變成大唐帝國的藩國呢?
這樣李軒更不願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