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死掉的水手,沉沒的船隻都是成本啊,所以最後總體算起來的話,其實整體利潤也沒有幾十倍那麼誇張,但是幾倍乃至十幾倍還是有的。
嗯,前提是壟斷航線。
東亞海域的海上貿易,自然是沒有歐洲航線那麼高的,因為這一片海域的基本不存在壟斷的問題,大家都可以跑,這跑的人多了,利潤自然會被攤薄。
不過即便如此,東洋、南洋貿易的利潤依舊是相當可觀,刺激著眾多投資者購買船隻,滿載貨物出海尋求發財的機會。
畢竟這可是跑一趟就可以利潤翻倍甚至幾倍的生意,哪怕是冒上被海盜襲擊、遇上風暴沉沒的風險,很多人也是認了。
基於海上貿易的風險太多,所以如今大唐王朝的很多海上貿易公司,都是採取的股份制,諸多股東一起進行投資,以分攤風險。
大唐南洋公司和東洋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就是這種大背`景的典型例子。
船隻一艘接著一艘南下,身在金陵的李軒也是從商部、海關等部門得到了相關的報告,不過他關注的自然不是這些瑣碎的事情,他關注的是海貿給大唐帝國所帶來的工商業的利好。
內閣綜合了下屬多個部門的報告,給李軒呈遞了宣平七年前三個季度的工商業發展情況。
得到海貿的持續刺激,今年出口型商品的銷售大幅度提升,不管是香皂、火柴、武器、布匹這些新型工業產品,還是茶葉、絲綢、資瓷這些傳統出口商品,又或者是其他一些用於出口的商品,都是大幅度提升。
同時國內的大部分地區保持穩定,尤其是直隸四道這個經濟重地保持政治、軍事上的穩定後,各類生產恢復正常,經濟水平恢復到正常水準後,從而爆發出來了龐大的消費品需求。
加上其他地區的市場需求,這就使得了國內對各類農產品和工業產品的需求量急速上漲。
當海外貿易和國內市場,都對各類產品有著極大需求的時候,也就是使得這個時代成為了從事工商業的人最好賺錢的時代。
隨便一個有點資本或者頭腦的人,搞個家庭式的作坊,生產出來一些東西,只要質量不是太差,那麼基本都是不用愁市場的,賺多賺少不好,但是肯定是賺錢的。
眼看著開工廠賺錢,那也就是讓更多的資本湧入進去,從而又是帶動了工商業的大規模發展。
如今的整體情況是,大量資本持續湧入,不緊急讓現有的工廠都是積極進行擴產,而且大量的工廠以及各類企業也是迅速密整合立起來。
僅僅是宣平七年前三個季度,商部統計的新增各類製造業的企業就足足有一萬多家,至於那些規模的服務類公司,或者是貿易公司,又或者乾脆是商鋪之類的,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數量多,那是因為大唐王朝稅務嚴格,要求不管大的經營類的行為都是要求進行註冊,哪怕是你在街邊擺個地攤,你也得去註冊一份‘個人經營許可證’。
商部對個人經營註冊,是非常的寬鬆的,只要報個人身份,明你想要從事什麼生意,再繳納十枚銅幣的工本費,那麼就行了。甚至你都不用跑到地方上的商務衙門去註冊,在村子裡找村長拿一份申請表格,直接填表申請就校
當然了,對於企業類就是稍微有一些限制了,但是總體而言限制也不大。
所以這年頭想要做生意,官方檔案就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你不是搞那些武器之類的生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此也就導致了,各類商業機構的註冊規模是相當龐大的!
在街頭上隨便遇到一個人,不準人家名下就有一傢什麼貿易公司!
不過這些服務類、銷售類等第三產業,很難衡量們目前這個時代的工業發展,所以如今商部衡量工商業發展的時候,往往是用製造業去衡量的。
新增加的各類工廠一萬多家,儘管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規模的工廠,但是其中不少也是僱工超過五十人以上的中大型工廠。
其中,各類新型產業成為了投資熱點,紡織是目前最熱門的產業,新增加的企業裡超過百分之十五的工廠都是紡織類工廠,他們或是織布廠,或是紡紗廠,又或者印染廠等,其次是各類日用產品,這些細分行業比較複雜,但是總體來還是日用產品,或者是消費類產品。
而受到各類消費產業的發展,也是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礦產、鋼鐵、機械這三大類直接受益於各類消費類產業的發展,而得到快速發展。
剛正式投產不久的江南鋼鐵公司,其生產各類的各類鋼材、生熟鐵等鋼鐵類產品是供不應求,其訂單甚至是已經是排到兩年後!
如今整個大唐王朝的鋼鐵產業,雖然已經是快速擴張當中了,但是依舊是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這年頭的鋼鐵除了軍事需求外,民間上的需求,主要是用來打造各類工具。
尤其是農具以及廚具,而整個華夏有多少人口?至少一點五個億以上,這裡頭得需要多少鋼鐵啊?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