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新部隊,也將會成為遼東戰役的主要援兵,和第三軍的部分部隊一起,共同承擔起來遼東戰役的的主要作戰。
同時按照慣例,近衛軍也會派出一個暫編旅參與遼東戰役,這個暫編旅也是老規模,大約五千饒規模,不多不少。
雷萬陸軍中將表示,大約三個月後,陸軍將會在山東、河北一帶,為遼東戰役集結起來四個步兵師、一個騎兵旅、一個槍騎兵團、若干獨立重炮、輜重等輔助部隊,總數超過七萬饒作戰部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七萬人,可是嚴格按照大唐陸軍的計算方式,都是一線主力戰鬥部隊,不包括預備師、後勤部的運輸團裡的民夫,同樣不包括河北、山東當地的民兵。
如果全都算上的話,那麼可就不好算了,因為光光是為前線部隊提供補給的民夫,估計就會超過十萬人,同時還有控衛後方後勤補給線的預備師估計也會有那麼兩三萬人。
總之,這兵力不少了!
雖然還是沒有遼東明軍多!
惠王明軍,這段時間也沒閒著,根據軍情司的報告,惠王把了把遼東地區的明軍收編了,組建了大約五萬饒純明軍外。
但是惠王手下不止這五萬饒明軍,同時還有著眾多女真部落、韃靼部落甚至是朝鮮軍隊助陣,根據統計,光光是韃靼部落那邊的騎兵,就有可能超過三萬騎。
總兵力超過十萬人一點也不誇張!
但是這十萬人裡頭,有多少能打的卻是值得打一個問號了。
惠王本身麾下的五萬明軍,雖然都是邊軍,卻是嚴重缺乏槍炮,惠王可不是景王,景王在四川雖然當傀儡,但是四川有張嶽啊,張嶽有督標啊,槍炮那可是齊全的很,打起來讓大唐王朝都是頭痛不已,一場西南戰役,幾乎是用傾國之力再打,這才打的這麼順利。
要不然的話,打起來還不知道會被拖延多久呢。
但是惠王那邊,頂多就是隻有當年帶動東北去的一些槍炮,然後這幾年估計自造了一部分,但是根據情報司的情報去判斷,他們的裝備水平別和督標相比了,就是和當年的江南新軍或者是正德親自率領的新禁軍都是沒法比的。
而遼東暫編團在遼東半島和當地明軍的一系列戰事,也是證實了這一點,遼東的明軍,嚴重缺乏槍炮。
惠王麾下的明軍都如此了,那些助陣的朝鮮軍,女真軍,韃靼軍就更差了!
但是,進攻遼東,大唐王師的主要敵人卻不是這些明軍或者其他步兵軍隊,而是朵顏三衛、察哈爾部等東部韃靼饒騎兵!
軍情司預估出來的這三萬韃靼騎兵,才是他們東進遼東的最大威脅!
要不然的話,之前第三軍自己就能夠打下山海關,然後一路殺到廣寧攻佔錦州了。
為什麼不打,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大唐王朝戰略重心南移,對北方的第三軍支援不足,彈藥和兵員都是不充足,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實主要還是擔心朵顏三衛趁著第三軍主力東進的時候,被北邊南下,然後直接截斷第三軍的後勤補給線乃至退路。
所以這才迫使第三軍分兵駐防長城各處,防備朵顏三衛等被惠王拉攏過去的韃靼騎兵突破長城南下,而分兵駐防的話,也就導致第三軍用在山海關方向的兵力不足了。
早期的時候,第三軍還能在這裡駐防近萬人,但是隨著兵力緊張,同時山海關內側的防禦工事也是修築完畢之後,第三軍乾脆只在這裡駐防了五千人,把剩下的三千兵力抽調到其他地方去了。
如今的第三軍,看似實力強大,但是被各部韃靼牽制著,能夠抽調起來用於遼東戰事的兵力,其實並不多,後續進攻遼東的主力,其實還是第六軍這支新組建的部隊。
聽上去讓一支新部隊去攻打遼東,有些不靠譜,但是樞密院的參謀們又不傻。
打遼東,最重要的是什麼?並不是去攻打惠王手底下的那五萬明軍以及亂七八糟的幾萬朝鮮,女真等步兵,而是要防住朵顏三衛等韃靼騎兵,嗯,同時也得包括俺答汗的趁虛而入。
所以,第三軍這支主力部隊,是不能輕易動彈的,必須牢牢的釘在河北北方各邊鎮。
至於第六軍能不能打得過遼東惠王的明軍,這一點樞密院的參謀們表示有信心!
第六軍雖然是一支新部隊,但是裡頭的軍官以及士官等骨幹卻不是新兵啊,都是從各部隊抽調出來的精銳骨幹力量,新部隊,只是裡面的新兵比較多而已。
但是即便是這些新兵,也是經過了完整的三個月新兵訓練,後續又是經過了幾個月的軍事訓練的,單純從訓練角度而言,這些新兵已經不算新兵了,覺大部分都是服役了半年以上,只是沒有上過戰場而已,等他們上了戰場,見了血後,自然能夠迅速成長起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