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集權制度下,君主死了,甭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死的,但肯定都會引起政局動盪,甚至是內亂,分裂等等,所以為了國家和人民,李軒覺得自己都不能死!
為了國家穩定,人民的安危,李軒在九江讓近衛軍的將士們休息了一天後,才是再一次帶著近衛軍繼續東返!
而不出意外的話,三五天之後,又會在沿途的某個地方休息一段時間,安慶啊,太平府當塗縣啊,這些地方都是有可能的。
聖駕東返,這事自然是目前大唐王朝裡最為重要的事,甚至比後續的西南戰役要更加重要一些。
目前西南戰役已經是開戰第三階段了,那就是徹底控制湖北地區,包括收復安陸州、荊州、德安府、襄陽府等地區,最後陳兵於巴東!
至於後續進攻四川,那就是第四階段了!
而徹底收復四川西部、雲南部分地區,那就是收尾的第五階段了!
大唐王朝樞密院,為西南戰役,一共是準備了五個階段的作戰計劃,數十個高階作戰參謀們共同出謀劃策,不斷的對這五個階段的作戰計劃進行調整。
但是自從結束第二階段的作戰計劃後,實際上後面的三個階段,也是屬於收尾階段了,張嶽麾下的十五萬督標,已經是被幹掉了半數,而且這半數督標還是督標裡的真正精銳主力,剩下的雖然也稱之為督標,但是人員素質以及裝備,肯定是沒這麼好的了。
因此不管是從戰術細節,還是從整個戰略角度而言,後續的西南戰役,實際上只要按部就班的去打,那基本上都是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的。
李軒也是很放心的把西南戰役後續作戰交給樞密院,交給前線將領們!
但是李軒回朝,相對而來肯定是更加重要一些!
李軒又不是什麼普通人,他回朝,政治意義相當重大的!
之前李軒親征,雖然依舊遙控掌握著軍政大權,但是人不在金陵,很多事情總歸是不好處理的。
所以現在,金陵城那邊實際上擠壓了一大堆的政務等著李軒處理呢。
而這些事情對於李軒而言,只是普通的政務,但是對於整個大唐王朝來說,卻是非常的重要,會影響到無數人的命運。
一封普通的奏摺,李軒準還是不準,那可是能夠決定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的命運的!
比如說最近金陵城那邊,引起不少官員們議論的田租改革問題,那影響力是巨大的,天底下不少人可都是關注著呢。
為啥,因為農部那邊提出了一個官田減租方案!
以前官田的田租,基本上都是根據每個地方的不同,各個地方衙門自行制定不同的方案,而這個方案,基本上也都是參考當地的田租水平,在當地的田租水平下,略微下降那麼一點點,但是也只是下降那麼一點點而已,不會少太少。
這個田租不算高,但是也絕對不算低,因為按照普通年份的收成來算,官田的租金大概是佔據收成的百分之五十,而部分情況較好的土地,比如說上等水田,這個比例將會達到百分之七十。
雖然聽上去比例有點誇張,但沒辦法,就是這麼高,而繳納田租之後,佃戶是不用再承擔農業稅的,因為大唐王朝的農業稅,並不是向種田的人徵收,而是向土地所有人徵收,官田的所有人是官府,交稅的也是官府,和租種官田的佃戶沒啥關係。
至於民間的地主那邊,佃戶也是不交稅的,稅收是由地主交。
而農業稅的話,大概佔據普通年份收成的百分之三十。
然後有人又會說了,某某朝的田賦只有百分之五啊,甚至更低啊,但是你把各種苛捐雜稅,底層刻意攤派等亂七八糟的算上去,你就會發現,農民種田一年,交百分之七十很正常,遇上心狠的,所有收成的都不夠交稅那也不是沒有的事。
此外有一個關鍵的就是農業稅和田租一樣,都是固定數字,而不是說固定比例,比如說農民租種一片官田,年租金一兩銀子,那麼這個一兩銀子就是固定死的,甭管你豐收了還是減產了,都要收,這幾年的實際執行過程中,出現過不少某地受到天災,天地大規模減產甚至絕收的情況下,租種官田的農民交不起田租的情況。
但是如今,農部那邊卻是提出了,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不再實行固定田租制度,而是改為根據土地的實際產出,按照額定比例進行徵收。
比如說一片土地今年收成有一百鬥糧食,那麼就收取五十鬥糧食作為租金,如果是減產了,收成只有十斗的話,那麼就只收取五斗糧食。
農部提出這個構想的時候,打著的是‘豐年多收,災年少收’的主意,但是這個方案剛提出來呢,還沒有被提交到內閣那邊討論的時候,農部自己內部就是先鬧翻了。
有人認為,這在不影響官田田租收入的情況下,能夠極大的減輕農民的負擔。
但是也有人認為,這個方案有太多可供操作的漏洞,將會極大的加重農民的負擔,同時也會給國庫造成巨大的損失。
以往按照固定田租收取,多少田就收取多少田稅,簡單明瞭,但是按照實際收成的話,那麻煩可就大了,怎麼判定實際產量,這可是個大問題!
比如說農民只收取了十鬥糧食,你非得說人家收成有二十鬥,得按照二十鬥來徵收,那不扯淡嘛。
比如說有個農民收取了十鬥糧食,然後只說收取了一斗,那更扯淡!
雖然問題多多,但是農部那邊,在保持國庫的農業稅以及官田田租收入總體不大幅度減少的情況下,儘可能的給農民,尤其是無地農民減輕負擔,這卻是不可否認的。
還在路上的李軒接到關於此事的奏摺後,沒有任何表態,直接留中不發!
這事,想要處理,還得等他回去金陵城才能處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