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習慣也是使得了大唐官員寫摺子,寫公文的時候,也是被逼著羅列各種資料,而且李軒這個人較真,你要是用約、許、大概之類的含糊不清的詞彙來代替準確數字,李軒就會直接在數字上用硃紅比劃上一個大大的叉,退回去讓他們重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一次,某個知府在覲見述職的時候,描述當地財政情況的時候,說一年稅收約莫三十七八萬,李軒當場就打斷他,問到底是三十七萬還是三十八萬?還是說這兩個數字都是不準確的?
結果那個知府半點都是答不上來,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結果呢,這個倒黴蛋就被髮配到偏沅地方去了。
所以,目前大唐的官員在各種公文裡,往往會羅列詳細的資料。
李軒直接看起來了這份艦隊擴充方案的各種資料!
新建一千四百噸的改進型三等戰列艦三艘,今年年底開工一艘,明年陸續開工兩艘,船體以及艦炮、帆裝等所有的費用加起來,每艘二十六萬兩銀子。
新建八百噸的巡洋艦八艘,分批建設,今年剩下的這三個月時間了裡直接開工一艘,明年開工三艘,後年開工三艘,大後年開工,每艘造價十二萬銀子!
新建四百噸的改進型護衛艦十六艘,年底開工四艘,明年開工六艘,後年開工五艘,每艘造價六萬五千兩銀子。
新建一百八十噸的改進型近海巡邏艦二十艘,年底開工五艘,明年開工二十艘,每艘造價兩萬八千兩銀子。
李軒注意到了,這些船型,要麼是全新設計的,要麼是改進設計,同時巡洋艦和護衛艦也是取消了以往的一等、二等、三等之分,只剩下戰列艦有一等、二等、三等之分。
而且李軒還注意到了,這裡頭並沒有以往的三等巡洋艦,也就是五百噸級別的巡洋艦。
所以他是直接翻到了寫具體船型的頁數上,一千四百噸的三等戰列艦,基本是目前一千三百五十噸的三等戰列艦改進而來,修改了一部分原有設計上的小缺陷,把具體的火炮配置進行了變動,導致噸位增加了五十噸,其他方面倒是差距不大,而且價格降低了不少,他可是記得,第一艘戰列艦的經費可是達到了三十萬,而且海軍那邊說還不夠。
第二艘,預計造價也是達到二十八萬兩。
現在的話,變成了每艘二十六萬兩銀子,隨著技術的進步,研發、前期投入成本被分攤後,價格也是越來越便宜了。
這個改進後的三等戰列艦,看起來還不錯,可以接受。
八百噸的巡洋艦,這裡沒有一等、二等、三等,而是直接以巡洋艦稱呼,設計方案上,對這種八百噸巡洋艦的戰術定位是:充當戰列艦艦隊的前鋒、偵查船隻,作為機動部隊配合戰列艦進行線列決戰,並在必要的時候直接參與線列炮!
此外,在次要戰線上,沒有戰列艦的情況下,充當艦隊主力參與決戰!
說白了,這種巡洋艦,有兩種定位:第一種是和戰列艦一起行動,作為機動兵力使用,而第二種則是作為次要戰線上的主力使用。
和以往的三等巡洋艦進行遠洋巡洋,保護航線不太一樣!
按照海軍的說法,今後這種遠洋巡弋,保護航線的任務,將會交給護衛艦執行,並且在新型的護衛艦的噸位進行了擴充,加強的武備,使其能夠勝任遠洋巡弋,護航的任務,同時在未來,現有的五百五十噸的巡洋艦,也將會承認這種作戰任務,並作為護衛艦隊的旗艦使用。
而一百八十噸的巡邏艦,則是以往的一百五十噸的巡邏艦的升級版,巡邏艦在大唐王朝裡可以說是大獲成功,因為其具備一一定的戰鬥力,而且吃水淺,能夠在沿海以及比較大的河流能都能作戰,同時還足夠廉價,被大量建造,並廣泛應用於沿海各處巡邏、乃至內河巡邏。
如今海軍更是來了個升級版,準備繼續大量建造這種巡邏艦,反正足夠廉價,建造多幾十艘也花不了幾個錢!
從上述新型戰艦的戰術定位,那麼基本上也就是可以看得出來大唐海軍未來三年到五年的戰略,他們要打造一支遠洋主力艦隊,專門用來進行艦隊決戰,同時也將會打造一支數量龐大,分散在各個海域進行巡弋護航的護衛艦隊。
至於巡邏艦隊,那就沒什麼必要說了,只是負責近海防務而已,平時也就是查查走私,盤查過往的商船,保護航道以及港口用的,出海和敵人的主力艦隊作戰不是他們的任務。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