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寫完信,陳立夫站了起來,然後看向窗外的細雨拍打著芭蕉,然後輕嘆一聲:“做官難,做人更難!”
李軒的一句話,給陳立夫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李軒自己卻是不知道的,知道的話也是不在乎!
現在的他已經是開始沿著運河繼續北上了!
前些時候傳來第三軍的訊息,第三軍已經是攻克了天津衛,其前鋒已經是抵達了幽州城,而郝柏年也是不著急著攻城,而是先派兵繼續向西準備搶佔山海關。
但是不管第三軍的具體戰略部署如何,但是幽州城,不用多久應該就是能夠拿下來了,所以李軒也是再一次率領近衛軍啟程北上,沿著運河準備先去天津衛,然後再前往幽州城。
於此同時,幽州城內,邵武皇帝以及明王朝的大臣們,依舊是處於一片混亂之中,第三軍的兵鋒,實際上很早就曾經出現過在幽州城外了,不過只有極少數的偵騎而已,而真正的步兵抵達幽州城,只是在兩天前而已!
來的部隊也不多,只有區區一個步兵團以及一個騎兵團,而且裡頭的步兵團還不滿員,只有兩千多人罷了。
因為這只是前鋒部隊,也沒有攜帶野戰炮等重型武器,所以這個不滿員的前鋒步兵團外加一個騎兵團五百騎抵達了幽州城外後,只是監視著幽州城的主要進出通道,尤其是西、北這兩個逃跑的方向。
至於攻城,那不是他們的任務!
他們的任務是杜絕其他地方的明軍來救援幽州,以及攔截城內的明軍尤其是邵武皇帝逃跑!
而西方和北方都被堵死了後,其他方向的話,南方就是第三軍的主力,明軍南逃就是找死,而東邊,第三軍也是先派遣了部隊東進準備搶佔山海關,先不說能不能搶佔山海關,但是肯定是能夠堵死幽州城內的明軍和邵武皇帝以及明王朝的大臣們的東逃之路。
如今的幽州城,實際上已經是被四面戰略包圍,他們的城門還可以開啟來,他們是可以出城,但是出城後的每一個方向基本都是被戰略封鎖,他們根本就逃不出去!
更何況,城內的明軍和邵武皇帝等人也是沒有膽子跑出城去!
留在幽州城內,有著城牆依靠的話,還能勉強守一守,但是跑出城去,那基本是死路一條,任何人都知道,偽唐賊軍的正面野戰能力實在是太強了。
而且聽聞南下山東的邊軍騎兵,有很多一部分都是在安平戰役之後選擇了投誠,使得偽唐賊軍裡的騎兵實力大增,這樣一來,野外打起來,唐軍的優勢就更大了。
投誠的這些明軍騎兵,就是之前的邊軍騎兵以及部分新京營騎兵,正德當初在山東彙集的騎兵大約有一萬騎,派出了七千騎南下騷擾作戰,留下三千騎在安平鎮。
安平戰役裡,留守的三千騎兵損失極大,剩下的差不多兩千騎最後逃出了戰場,而且聽說騎兵將領是惠王的人,帶著這兩千騎過幽州而不入,直接出了山海關前往遼東投奔惠王去了。
而南下襲擊唐軍後勤線的七千騎,基本沒什麼損失,但是在安平戰役失敗後,他們也是過突圍,不過後來還是被勸降了。
對於這支騎兵,李軒表現的很大方!
給予了相對於其他明軍降軍而言,優厚的多的條件,為的就是讓他們投誠併為己所用,免的他們和前面的兩千多明軍騎兵一樣跑到遼東或者其他什麼地方去了。
投誠的明軍騎兵高階將領,分別授予了陸軍少將、陸軍上校等軍銜,並且是承諾讓他們繼續帶兵,而不是和很多明軍降將那樣,空有軍銜無實職。
不過這些明軍騎兵將領繼續帶兵同時,大唐陸軍也會派遣大量軍官來給他們擔任副手,參謀。
中下級軍官們,照樣授予相對應的軍銜,不過按照情況將會進行專業培訓,以學習大唐騎兵的各種戰術。
普通騎兵就更不用說了,清一色留任,然後進行大唐騎兵的訓練。
李軒甚至還一次性給他們補發了三個月的軍餉,沒辦法,正德皇帝太摳了,這些騎兵的軍餉都是被拖欠了好幾個月了。
為了招降這一支騎兵部隊,李軒也算是花費了不小的心血,說真心話,他在對待明軍降軍上,就沒有這麼大方過!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